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好起来


    (上接第一版)宏发工艺品公司、龙华集团和凯旋大麻纺织集团,依托当地藤、竹、麻等特色资源,生产工艺品、纺织品和家具,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让当地农民特别是林农受益。吴邦国先后来到这几家企业考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情况,鼓励他们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企业、农民、地方共同受益。

    吴邦国指出,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优势独特、基础良好,要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强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抓手,要发展面向“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特色农业保险,推动农村金融网点、支付结算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全面覆盖,增加农村小额贷款投放,努力满足农民特别是扶贫对象生产、创业的资金需求。

    抓好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发展特色旅游

    大别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逐步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调研期间,吴邦国先后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和独山镇苏维埃城,向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他还前往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天堂寨景区考察,了解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交通情况。离天堂寨不远的燕子河大峡谷,附近村民人多地少,缺少致富途径,生活较为困难。吴邦国特意来到两户村民家慰问。他说,随着旅游业发展壮大,游客越来越多,大家经过培训从事旅游服务业,会带来不错的收入,生活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吴邦国强调,要把发展特色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让更多的老区群众吃上旅游饭。目前,大别山区周边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腹地交通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成为制约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抓好对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联络线建设,尽快实现鄂豫皖大别山区交通网联通。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2011年,安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达到1900个,有力推动了安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吴邦国专门来到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霍山县工业园区考察。他指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对加快大别山区乃至安徽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意义重大。一要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既有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投资成本,也有利于产业配套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此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不牺牲生态的前提下,引进一批知名企业,重点发展轻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中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三要切实办好各类职业培训学校,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扶贫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转移就业能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贫困群体受益

    古碑镇司马村是金寨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整治村容村貌,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吴邦国来到宋大塘居民组,看到村容整洁、设施完善、群众安居乐业,感到十分欣慰。

    在村民宋云华家,吴邦国同他一家人聊起家常。收入来源有哪些,医疗保障怎么样,村里多少人外出打工,有没有技能培训……委员长问得十分具体。宋云华妻子说,家里收入主要靠养蚕、种茶和养猪,村里医疗保障实现了全覆盖,外出打工的村民大都能得到培训。吴邦国听了十分高兴,祝愿大家生活越来越幸福。

    吴邦国强调,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更多新增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优先解决扶贫对象最紧迫的问题。经过各方努力,许多贫困村组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仍有一些群众住在深山区和水库库区,生存条件差、脱贫难度大。要结合新农村、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尽力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自然保护区 招商引资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