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雕刻黄土高坡的村庄


    梯田环抱的大坪村。

    刘玉秀说起当年修梯田的情景,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安度晚年的冉桂英。

    当年大坪人兴修梯田的场景。(资料图片)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片迷人的土地

    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

    望一眼层层梯田

    洋芋花卉何时在这里创造奇迹

    喊一声定西我的故乡

    我的情我的梦都在你的目光里

    ——摘自《定西之歌》

    本报记者 焦宏 吴晓燕 文/图

    滚滚黄土,漫漫沙,干旱饥荒苦相伴。大坪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

    翻开大坪村的历史,每一页都是用汗水写成的。

    穿过历史的烟雾,这里曾是陕甘总督左宗棠1876年的奏折中所称的“陇中苦瘠甲天下”;这里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在1982年实地考察后给予“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结论。

    然而今天,也正是在这沟壑纵深的黄土高坡上,一排排覆盖着塑料薄膜的梯田代替了荒芜贫瘠。田埂里,碧绿纤弱的洋芋(马铃薯)苗倔强地生长起来,鲜艳的洋芋花开遍大坪的沟沟坎坎。

    与其献羊向老天求雨,不如修梯田改变生活

    出定西城,往东而行,爬安家坡,上青岚山,一条3公里长的柏油马路直通大坪村。每到马铃薯收获时节,公路两旁一个个临时搭建的收购点,车辆排成长龙,交易场面十分红火。

    站在大坪壑岘,极目远望,一层层五线谱式的水平梯田,一泓泓碧水荡漾的蓄水塘坝,一座座光亮夺目的日光温室,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

    仔细看,瓷砖地板、大屏幕彩电、名牌手机……这些原来城里富人家的“奢侈品”早成了乡村百姓家的日用品。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暖棚圈舍养殖、新型能源沼气池、太阳灶、电视卫星接收器都已在这里普及。

    走进六十多岁的刘玉秀家,不大的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2003年盖的房子显得很新。尤其东面的高房,砖混结构,琉璃瓦舍。村里人都知道,平时就她和丈夫、孙子三口人住在这里,便打趣般问她:“盖这么多房子干什么?花了多少钱啊?”

    刘玉秀笑哈哈地说:“老头儿实在喜欢盖一个高房,这不,花了1.8万元,盖了一砖到底的两层高房。”一旁喂牲口的丈夫马政乐滋滋地说:“北面的房子花了7000多元翻新的,本来不想再收拾了,但邻居们一个个都新建了大高房子,孩子们看了喜欢,也催着我们建,就又在东面盖了这些房子。”

    谈起孩子们,刘玉秀说,大女儿是定西铁器厂的下岗职工,丈夫在县乡公路管理站工作;二女儿常年外出打工,逢年过节回来看看。

    至于年收入,刘玉秀老两口一笔一笔地算起来:“家里有26亩地,主要种玉米、马铃薯、小麦、杂粮等,马铃薯好的时候每亩能收入2000元,养羊、养猪收入2000元,丈夫的卫生所收入三、五千元。刘玉秀任村里的副书记每年的补贴有3000元,当马铃薯产销协会的会长有补助1000元。”

    像刘玉秀家的经济状况,在大坪村属于中等水平,现在大坪农民的收入主要靠种马铃薯、搞养殖、输劳务、种蔬菜,到年底,人均纯收入可超过4100元。从2003年开始,村上采用项目资金补贴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的办法,统一规划,修建高标准的“小康住宅”,目前已建成108户,实施危旧房改造61户,建成沼气池169座,配备太阳灶169台,很多农户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就在刘玉秀家的墙上,挂着她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的珍贵合影,映照着那些辉煌的昨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梯田 马铃薯 蔬菜 土地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