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挫折中寻求科学发展之路


    在董北村,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的,由村集体补足,不再有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贫困户。做到了“幼有托、小有教、中有保、老有靠、残有助、困有帮”。

    重视民生,又改善了发展经济的人文环境,调动了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今年开春,村子从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请来高级“顾问”,建立“专家教授工作站”,正在制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近远景规划,形成一个全面、持续、科学、和谐发展的正确实践路线图。

    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谁主谁次?挫折中寻知:“一马当先”不如“众马奔腾”

    来自农村基层、成就于农村基层的村官,要不断突破自我是十分不易的。当年银行逼债、护士上访、官司缠身、班子离散之际,张文德和董北村的党员、干部,也同时面临着痛苦的思想“涅槃”。

    “只允许集体经济‘一马当先’,‘一枝独放’,不允许多种经济‘发展杂音’乱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的董北村,一直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荣,张文德更是容不得民营经济的“沙子”“迷了干部群众的眼睛”。

    经历了这番挫折之后,面对班子和村子里的党员、干部纷纷要兴办私营企业的潮头,张文德和村党委一班人也开始了深刻的反思: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谁主谁次?究竟有无主次之分?是水火不容,还是水乳交融?

    这些理论界都说不清道不明的疑问,最好的解答是实践。

    村里有个失足青年,母哑父文盲,因为穷找不到对象。张文德和村妇女主任出面若干趟,劝嫁邻镇的一个姑娘难成。他后来帮助这个小伙子借钱买车床,欠货做加工赚钱,盖了别墅,买了轿车,成全了一桩美满婚姻。

    爱情是要有所附丽的,家庭也要有经济基础。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让有致富愿望的村民,自主选择,发展民营经济,脱贫致富呢?

    经过多日走访新老党员和干部群众,村党委作出一个出人意外的决定:邀请那“六个半”已经辞职在本村办企业的原党委成员,聚会“煮酒论发展”。

    一条新的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明晰了,实施了:村办兴龙公司也改制,全村有能耐的人“各显神通”办企业,集体经济的“一马当先”,变为多种经济成份的“众马奔腾”。“四面楚歌”的窘境,开始向“八仙过海”的生动局面转变。

    “让老板多起来”,成为董北村创业增收目标;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到2011年,全村有700多户在本村或外地创办了不锈钢企业和产品专卖店、连锁店,全村926户,85%以上成了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小老板”。

    “户户有项目,家家有技能,天天有收入,个个有保障。”村党委提出的发展目标,让村里劳动力大多掌握一技之长,靠本领创业致富。村民周兰香双腿残疾,她到一家私营企业学会包塑技术,有了稳定的收入。

    “比富不妒富,先富帮后富”。中国村落经济的血缘、邻里带动效应,在董北村发挥得淋漓尽致。全村做不锈钢产品生意的,大多都是亲帮亲、邻帮邻“带”出来的。

    10年前就在广州开不锈钢产品专卖店的苏爱兰,每年营业额几千万元。近年来,她通过资金帮扶、合伙经营,从本村“带”出10多人到广州等地开店经销不锈钢产品。全村有300多户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开办不锈钢产品专卖店、连锁店。

    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村集体纯收入1438万元,集体净资产积累7000多万元。

    民营经济与集体经济,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深层的关联,更深切的关紧,更深刻的关系,还不断地体现在其后的持续发展中。

    率先发展与持续发展,如何兼得?挫折中寻知:民主村治推动科学决策

    民营经济发展了,集体经济怎么办?两者能不能实现良性互补?一天,村民许爱民在理发店遇到张文德,说:“张书记能不能办个市场,养个母鸡生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排水 农民人均纯收入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