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年龄严重老化、长期得不到补充,是制约德州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多年沉疴彻底解决,谈何容易。怎么办?刘志祥又拿出“跑上跑下”的杀手锏。一方面摸清下面基层教师老化现状,缺编人数、缺编程度,另一方面,把调查详实的资料报给分管领导,找市长、找书记。最终,推动市政府通过了“退一补一”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师资队伍瓶颈。2010年、2011年,两年补充3700多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一线。
比起“跑上”,刘志祥更愿意“跑下”。他的司机说:“刘局长在路上一看到学校,就拔不动腿,想方设法进去转一转、看一看。”有一次,刘志祥回禹城老家,顺便到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安仁中学听课,直到听完课,学校领导才发觉,遂打电话给禹城市教育局局长李召海,但这个时候刘志祥已经回到德州。事后,李召海一个劲儿地埋怨:“你个人的私事,可以不告诉我,可工作上的事,总要告诉我一声吧?”不过,自从刘志祥突袭“听课”后,安仁中学和禹城市其他学校再也不敢懈怠。
刘志祥发现这一招真灵,于是在全市推出了“推门听课”制度,不打招呼、不带随员、推门就进、进去就听,并规定,自己带头,每学期,作为一把手自己听课不少于10节,分管教学的副局长不少于20节,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不少于30节。
搞“说课对抗赛”是刘志祥的又一大发明。刘志祥受电视辩论赛的启发,在全市初、高中教师中采取全员准备、随机定人的形式,县与县、校与校、相同学科之间开展说课对抗赛和专业知识对抗赛。对抗中,考查老师的授课能力、应对能力;实战中,让老师们体验高考,练好内功。
“东家做好饭,地里不用看。”农家出身的刘志祥经常借用农村的土话。他说,光逼着老师“干活”不行,还要给老师“做好饭”。每年高考时,都亲自安排车辆,分赴各个学校为每名老师送上两箱牛奶。东西不多,但老师们感到了温暖。
德州二中教师赵玉泉,2001年从武城二中应聘到德州二中工作,一直没能解决编制,影响到养老、医疗保险办理,十分焦虑。像赵老师一样,德州一中、二中、实验高中三所市属中学84名老师都没有编制,部分老师因此离开了学校。这些老师都是近些年中学扩招,从地方学校抽调的精兵强将。如果编制问题还迟迟不能解决,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流失。
“教师乃教育之本,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事,耽搁不得!”刚刚上任半年多的刘志祥心急如焚。局里工作稍一安顿,他就赶紧忙起教师的编制来。一次一次找市分管领导、找市长、找书记,拿到批示后,又开始找部门。这个时候,他曾经在财政局、人事局工作过的人脉关系派上了用场,半公半私,硬着头皮跑手续。临近春节,各部门工作都基本收口,刘志祥硬是泡在人事局,一直盯到大年二十八,把所有手续都办齐了,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2009年的春节,等了快十年,有了编制的赵玉泉和他83名同伴终于踏踏实实、欢欢喜喜地回家过年了。
今年31岁的高春燕是德州一中的普通教师,2011年5月,他被确诊为MDS骨髓异常增生,治疗费用二三十万元。他和妻子都是教师,面对高额的医疗费一筹莫展,生活陷入了绝境。刘志祥得知情况后,立即召开党委会议,共同研究决定,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2万元,对高老师进行救助。得知刘志祥去世的消息,正在北京住院的高春燕,因为没能送上刘志祥最后一程,心里一直歉疚。
市教育局副局长莫明峰回忆,2008年9月,时任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的他参加了全市县级干部考选,考前难免有些紧张、怯场,刘志祥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大胆参与,并组织班子成员搞了一次模拟答辩,最终帮助他考选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副局长韩炳军见证了刘志祥主政三年半德州教育的发展历程,他如数家珍:山东省暑期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活动,德州市的学习工作量全省第一,课程资源数全省第二,教师参训率达99.5%;常态化的市、县、校三级职业技能大赛机制,德州连续三年囊括全省汽修专业大赛冠亚军;德州的高考成绩连续三年步步登高,市教育局连续被评为全市服务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德州市教育总体水平开始步入全省中游行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05/18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