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中央领导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就曾指出,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业。
全国各地党委政府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也充满了期待。寸土寸金、农业精耕细作的上海,对高效、生态的都市现代农业更是情有独钟。
20多年来,上海历经不同农业发展阶段,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先试,农业发展一脉相承,在我国大城市中具有典型性,见证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轨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海从乡村农业步入城郊农业。农业功能仅限于为城市提供鲜活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农业发展依靠自身,实力羸弱。九十年代初期,市民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城市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市“九五”计划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生态平衡、观光休闲、科技示范、出口创汇等多种功能的都市农业发展新路”。上海都市农业开始起步。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上海都市农业逐渐转变为都市现代农业,城郊融合开始提速,郊区农村成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以财政、金融、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支持体系日臻完善。现代化温室、喷灌、滴灌等设施和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市民参观和游览的重要景观。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指出,依托特大型城市综合优势,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
在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间,一系列指向明确、含金量高的文件陆续出台:上海市农业发展“十五”计划与2010年规划纲要、上海市农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都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其中,上海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大力发展都市高效生态农业,强化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确保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把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嬗变的过程,凸显了上海开放、包容、多元的风气,开创了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历史先河。上海都市现代农业“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魅力,令人不可抵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央对上海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上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起步较早,可以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体现出大城市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专家们认为,就世界经验和发展规律看,都市现代农业是大城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城市进行农地保护,提升农业经济收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农产品需求和田园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融合的最有效的手段。
农产品生产始终是都市现代农业最核心的功能。无论是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还是从满足城市自身需求看,保障上海“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当仁不让是“第一生产功能”
【阅读提示】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刚性的,但农产品的供给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将这种不确定性变成相对稳定的市场供给,是都市现代农业承担的使命。上海的“菜篮子”工程浓缩着都市现代农业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精华。
无“农”不稳,不仅对一个国家适用,对一个大城市而言同样如此。无论何时,农业是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始终是都市现代农业最核心最根本的功能。
上海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上海市市长韩正说,上海农业要有一定的保有量,这是上海的实际需要,也是上海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我们丝毫不能因为大市场、大流通而忽视本地农产品的生产,丝毫不能因为农业比重小而轻视农业,丝毫不能因为粮食比较效益低而放弃粮食生产。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上海在全市耕地面积累计减少54.45万亩的不利条件下,粮食产量年均超过100万吨,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24亿斤,超出中央要求的20亿斤的保有量。尽管上海粮食自给率仅为20%,但这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4-23/18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