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平的“品牌账”
徐良平是茶农的儿子。2002年,他成了新昌第三任茶叶当家人。
当时,“大佛龙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政府满意,茶农受益,惠及百姓,已是新昌人的骄傲。但与此同时,国内茶界纷纷跟进推行名茶战略,“大佛龙井”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大佛龙井”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取得新的发展?徐良平认为,市场竞争的必然出路在于品牌建设。从此,新昌茶叶发展的重心进一步从种植业转向了加工、流通领域,传统的生产理念开始注入了新的内涵。
徐良平在建设品牌、传播品牌上独具功力。他策划了一系列让中国茶界耳熟能详的活动。这些策划往往不费分毫,却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北京的“老舍茶馆”闻名遐迩,新昌人将该茶馆确立为进军北京市场的桥头堡,每年在茶馆举办“大佛龙井”茶文化周;
上海是举足轻重的消费市场,新昌人更是捷足先登,来去多了,新昌人索性将上海茶文化节的闭幕式搬到了自己家里;
得知哥德堡号将访问广州,徐良平又让人牵线搭桥,让喝惯了咖啡的瑞典国王改品“大佛龙井”。同样是一杯清茶,这次是在中欧之间,开启了尘封百年的茶叶贸易记忆。
在加强策划的同时,徐良平动手兴建“中国茶市”,并引进连锁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大佛龙井”专卖店,既解决市场销售的通路问题,又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柴理明的“资本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母品牌“大佛龙井”已经相当成熟,2010年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但相形之下,企业打造的子品牌则多、小、散,明显缺乏实力,后劲不足。因此,柴理明接任分管县长之后,将茶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了培育企业主体的发展。
柴理明认为,母子品牌建设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双方互动、相得益彰,任何一方的滞后,都将影响茶产业健康发展。“这就好比打仗,政府在后面作支撑,名茶协会在前面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将阵地攻下来了,我们的企业就要及时跟进,去占领市场。”柴理明说。
在柴理明的思考中,企业始终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没有强大的企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产业。因此,从长远考虑,政府必须致力于企业品牌的培育。
正是基于“新昌茶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这一思考和判断,新昌开始修订原有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了企业培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致力于产业链延伸,向茶文化、茶旅游等领域拓展,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目标发展。
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高级阶段。农业企业常常习惯于传统的实体经营,依靠自身积累逐步取得发展,因此发展速度往往受到制约。能否通过企业的并购、整合、重组,推动茶叶企业加快做大做强的步伐?柴理明将目光瞄准了资本运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30/18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