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四个县长“接力”一片绿叶


    本报记者 蒋文龙

    走进“中国名茶之乡”浙江新昌,只见茶园逶迤,满目葱茏。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小县,有18万人从事着茶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一直延伸到茶机、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2011年,新昌整个茶产业链创造的产值高达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中,1/3来自于茶产业;农业产值中,1/3由茶产业创造。

    新昌是“全国百强县”,仅上市的工业企业就有6家之多。在这个工业经济主导发展的地区,茶产业何以没有被边缘化,反而兴旺发达,引领着整个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外,新昌四个分管副县长薪火相传,功不可没。四个县长犹如四个接力队员,为了同一片叶子,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钱忠鑫的“调整篇”

    新昌以前盛产“珠茶”,18世纪时曾风靡世界茶坛,被誉为“绿色珍珠”。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出口竞争的加剧,传统“珠茶”遭遇巨大危机,一落千丈。许多地方无计可施,只能任农民砍茶树、毁茶园。新昌茶叶何去何从?1990年,钱忠鑫担任副县长之后,这道难题就严峻地摆在他面前。

    当年,原安丁乡雅里村茶农潘正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刚刚学会的新方法炒制了几斤扁形龙井茶,来到杭州摸行情,一些茶商看到后,张口就要200元/斤收购。当年新昌珠茶的单价不过是2.5元/斤,这个价格几乎翻了近百倍。潘正老简直不敢相信,当即成交。

    炒扁形龙井能卖高价的消息迅速传遍新昌。新昌年产珠茶11万担,产值仅为3000万元,如果换成名优茶,只要有1万担就够了。这笔账谁都算得过来,但真要“圆改扁”,老百姓能否接受,技术问题怎么解决,销路能否保证?

    事实证明,钱忠鑫是有勇气的,新昌人是敢于面对挑战的。通过产销多方调查,钱忠鑫力排众议,大胆作出了“圆改扁”的战略性调整。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牵头,组织茶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专业培训。

    在全国许多茶产区面对“卖茶难”一筹莫展之时,新昌通过“圆改扁”的率先探索,很快走出了茶业发展低谷。1994年,新昌全县共生产名优茶1.3万担,新昌县名茶协会随之宣告成立;第二年,名优茶产量再冲新高,达到2.3万担,产值达8500万元,占当年茶叶总产值的85%;同年,农业部授予新昌“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程晓帆的“科技经”

    一般人可能认为,“圆改扁”不过是茶叶加工方法的改变而已。其实,珠茶是大众茶,而扁茶则是名优茶。而作为名优茶,对茶叶的品种、茶园的管护、茶叶的炒制自然都有较高的要求。一句话,“圆改扁”牵涉到整个新昌茶叶生产体系的改变,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程晓帆毕业于浙江农大茶学系,对科技十分熟悉,也十分敏感。针对当时名茶产业势头好、但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一上任就提出了“科技兴茶”的思路。

    程晓帆集中精力做了两件事,一是扶持县茶叶良种场建设。良种场采用无性系繁殖,茶叶发芽时间比老品种要提前近20天,发芽率又高,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也大大提高了效益,亩产值高达五六千元;二是推出了“万亩高标准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工程。县里每年拿出100万元以上的农发基金,按连片集中发展3亩以上无性良种茶园户或单位,通过验收符合标准的,每亩补贴350元。

    新品种效益高,政府还有补贴,茶农发展良种茶园的积极性由此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5年时间里,新昌共发展无性系良种新茶园2.4万亩,使良种占有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40.9%,新昌也因此被评为“省推广茶树良种先进县”。

    新品种推广和茶园改造,为名优茶开发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这一阶段,全县10多个名茶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

    为了让名茶形成合力,攥成拳头,程晓帆到国家工商总局申报并获得了“大佛龙井”证明商标。双商标制的实施,有效地避免了茶叶牌子杂乱、难以形成规模的缺陷,将新昌茶叶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茶园 品种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