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技推广的好榜样渠立强


    本报记者 王景山

    24年扎根大地,在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推广领域勤奋耕耘,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感动农民十佳农技推广人物等多项荣誉;

    6年前,经两次手术切掉一个半肾后,以惊人的毅力开始与生命赛跑,5年里,只有半个肾的他大半时间奔走在田间地头,攻克一个个难关,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去年6月,仅存的半个肾又因癌细胞侵入不复保留,靠透析维系生命的他,从家到单位200米距离,停停走走要20多分钟,是信仰的力量、农民的呼唤,让他离不开工作岗位;

    近年来,在他带领下全县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20万亩以上,仅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年总增产就达6400万斤,增收6375万元……

    他就是农技推广的好榜样——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渠立强,一个被农民称颂、令社会感动的当代焦裕禄!

    紧贴农民的心

    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的农业大县——丰县,是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诞育地,历史上曾极尽繁华,但后来的经济却无法与富庶的苏南相比,被戏称为今日江苏的“西伯利亚”,系省级贫困县。

    1988年7月,由江苏省农学院农学本科专业毕业的渠立强,怀着报效家乡、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的理想,来到丰县棉花原种场任技术员,次年调到县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这一干就是20多年。

    龙年正月二十三这天,在与县农委办公区隔路相望的一栋五层老旧住宅楼里,记者见到了渠立强。

    握着那双从厚厚羽绒服里伸出的羸弱的手,全然看不到一点血色的紫黑脸上,眼镜下噏动着干裂的嘴唇,用“憔悴”这个词已无法概括眼前的渠立强;肾脏全无,每周一、三、五上午要去县医院做4个多小时血液透析,待各项指标正常后再行换肾手术的他,因饮食极大受限,尤其为减少透析排除的毒素,他竟坚持不喝水。从那双全无光泽瘦骨嶙峋的手上,能感受到这位常年坚守在农技推广一线的科技人员的钢铁般意志,那传递的分明就是一种信仰的力量支撑。

    在妻子孙瑞琳搀扶坐下后的渠立强抿了一下嘴唇说:“我生在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因为受时代的影响,我一生最崇敬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焦裕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神情却是泰然坚定。

    他认为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自己的今天,2006年3月在北京连续两次大手术出院时,他专门到毛主席纪念堂敬献了花篮。焦裕禄作为党的好干部,为老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能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质,他曾借到郑州开会之机,专程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

    正是这种信仰,在渠立强心底种上了深深的爱农情,考农业大学、填农学专业,毕业回家乡从事天天面对农民的农技推广。了解农民甘苦和要求的他,抱定一个信念: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多办好事、实事,回报党和父老乡亲对自己的培养与厚望。

    那是2006年8月,正在单位与同事们研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渠立强,突然接到配方专用肥厂的求助电话,顺河镇的张口、小李庄、安庄几个村子出现洋葱严重烧苗、死苗现象。

    他放下电话马上赶到现场,看到农民一张张焦急的面孔,他忘了自己是一个刚刚做过手术只有半个肾的病人,下田取土样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一直忙到下午3点才吃午饭。这次因施用氮肥过量造成的烧苗,在他此后十多趟的现场指导下,经过使用“对症”开出的肥料配方,3个村3000多亩洋葱起死回生,产量比上年增产15%,每亩还节约肥料50多元。本以为绝收的农民,数着丰收后到手的票子,无不感念渠立强,亲切称他是“咱农民的保护神。”

    因为有一颗紧贴农民的心,24年来,渠立强扎根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不动摇,始终围绕提高丰县农产品质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文章,在农民最关心的土壤、肥料、水利、农药和种子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农民信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生态农业 农学 无公害农产品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