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人均GDP为7700美元,位居全国第一。从现代经济学角度来看,从人均GDP3000到7000美元,再到1万美元的发展进程中,江苏也曾经,并还将面临收入分配、生态环境、劳力供求、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诸多拐点。在这些拐点上,城市化、工业化走在全国前头的江苏,将率先遇到城乡统筹、资源配置、要素集聚、产业升级、发展转型、创新驱动等突出问题。
“陀螺要快速运转不倒,必须要有创新的加速度驱动;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才能解决。”近年来,江苏创新驱动,让“三农”陀螺转出很多很好的新路径。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是江苏农业发展的瓶颈。在有限的耕地上,如何让增粮与增收的“鱼”和“熊掌”都能兼得?江苏的回答是“两个化”:“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高效农业规模化”。
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是确保粮食稳产的关键。2011年江苏粮食高产示范整建制推进县达16个,为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11年底全省还压缩直播稻面积400万亩,增加粮食产量约2亿公斤。
在江苏,先进农业技术集成普及的粮食高产片创建,大大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到2011年,江苏已建设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475个,到2015年全省将创建万亩示范片1400个。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促进江苏农业和粮食生产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吴沛良介绍,江苏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59.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在江苏,近年来,精确定量栽培、智能监控、自动喷灌等科技“良法”已遍地开花。这些新手段成为粮食单产屡创新高的有力支撑。
进入新世纪,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的比重已达63.6%,农村经济中非农产业比重已超过93%,主要农作物机械作业综合化水平已达72%……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和农民发展愿望需要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008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与较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相适应,近年来,江苏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省农委统计,江苏农民合作组织总数达到3.8万个,入社农户比重提高到42%,入社农户比例等均居全国首位;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302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3%。
2005年时,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高效农业面积,全省只有1300多万亩,到2010年,达到26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多。衡量农业产出的综合指标农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2540亿元,位次由2005年全国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
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分配差距,江苏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带来一股改革创新的新风。
“苏南模式”曾经是与“温州模式”并称的发展模式。在“三化同步”的发展中,“苏南模式”开始了它的潇洒嬗变,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创造出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异地发展型、为农服务型、休闲观光型等“五型经济”。
苏北最穷的涟水县近年来充分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建设村级创业点210个,建成标准厂房出租,租金100%、税金70%归所在村,2011年上半年,全县村级创业点销售收入22.34亿元,所在村农民户均增收2300多元。
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户,乡镇再联合起来成立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苏北也有不少村废地旧地利用建标准厂房出租,政府得税金、村集体得租金、农民得股金和薪金,皆大欢喜。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改革创新,使江苏在实现农民收入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2.52∶1,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统筹发展的陀螺秤——
永远加重在农民利益的分量上
从减少和提高农民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诸多政策举措,无不体现了民生理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12/17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