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主推技术升产能,主要作物增产量

    ——今年,三大粮食作物约占全年粮食增量的90.1%,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

    八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的每一次提高,都与主要作物产量的提升和关键技术推广有关。

    数据显示,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为实现粮食“八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年全国粮食11424亿斤总产量中,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三大粮食作物共增产445亿斤,约占全年粮食增量的90.1%。

    在以三大作物为主的粮食生产中,科技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粮食“八连增”的过程就是适用增产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尤其是重大技术推广补助的实施,使得适用增产技术能在短期内得以大面积推广普及。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到位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可在10%以上。2011年,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425.4亿斤,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

    水稻作为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品种,是全年粮食增产的基础和支撑。2011年,水稻面积增加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为16%,而单产提高的贡献率高达84%。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告诉记者:“好的品种已成为水稻增产最直接、最有效、最显著的要素,突出体现在以超级稻为代表的高产、优质、多抗和广适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仅“十一五”期间,经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4.14亿亩,占同期水稻种植面积的20.2%,平均亩产达到575.2公斤,亩增产67.9公斤,累计增产稻谷561.9万吨,成为促进我国水稻连续增产的重要支撑。

    “此外,以旱育秧、大中棚育秧、集中育秧为代表的育秧技术,以机插秧、抛秧为代表的插秧技术,以精确定量为代表的肥水管理技术,以及机械化收获、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适用技术大面积推广,促进了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程式华说。

    秧好八成年。2010年,国家对黑龙江、吉林等省新建水稻育秧大棚给予补助;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东北三省新建水稻育秧大棚20万栋,中央和地方从农资综合直补增量中,对水稻集中育秧进行补贴,大力推进集中育秧的示范推广,为水稻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粮食“八连增”,玉米贡献最大。过去八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1.4亿亩,突破5亿亩,2007年种植面积首次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粮食总产增加的份额中占了一半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玉米专家戴景瑞告诉记者,八年来,我国玉米单产从320公斤提高到382公斤,单产的大幅增加是玉米总产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品种的更新换代在玉米单产增加的诸因素中占有40%-50%的比重。

    “玉米增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据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介绍,“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玉米产量。

    此外,近年来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土壤深松、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膜下滴灌等抗旱节水技术、机械精量播种技术、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等的推广应用面积逐步扩大,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黑龙江省大庆市长安村农民张伯青曾告诉记者,他家使用膜下滴灌技术,今年玉米产量至少翻一倍。他介绍说,当地十年九旱,往年玉米亩产300多公斤就算好年景了,今年亩产不会少于850公斤。

    就小麦生产来说,近几年的面积稳定在3.5亿亩左右,2011年冬小麦单产达到326.8公斤,单产、总产远远高于其他种植大国。

    据专家分析,小麦生长期长,自身补偿能力强,调节余地大,即使某一阶段遭遇不利因素,也有可能通过其他阶段的生长弥补损失,增加产量,但前提是技术措施得当。因此可以说,科技手段对小麦生产的调控空间较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水稻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