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三资转换激活农村资本


    本报记者 肖 克刘久锋

    贵州省凤冈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县内矿产资源匮乏,无大煤大电项目,发展相对滞后。但当地却满目苍翠、水清鱼游,土壤富含锌硒,空气清新宜人,农村以山林、茶园、果园、农房为主的资源非常丰富。

    近年来,凤冈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积累、创造,培育了承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建立了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基地,营造了绿色有机理念空前统一的人文环境,从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县,森林覆盖率达57%。目前,凤冈有山林140万亩,耕地面积86万亩,茶园25万亩,果园2万亩,莲藕基地1万亩,中草药基地1.1万亩,农村房产约76800栋,农产品加工企业200余家。

    2009年底,凤冈县敢为人先,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手,大胆创新,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出了农村土地、山林、房产等资源转换为资产再转换为资本的路径,农民单户授信贷款可达50万元,农业企业授信贷款可达3000万元。农民有了钱,建设新农村纷纷“甩开膀子大干”。

    农村发展资金缺乏,农村产权不能抵押贷款,破除瓶颈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逐渐产生阻碍发展的新问题。凤冈农民虽然拥有丰富资源,但长期以来权属关系不尽清楚,导致流转难行,抵押受限,变现受阻,资源价值难以体现,农村发展遭遇有资源却不能成为资本的困境。

    “那简直是‘吊起腊肉吃光饭’!”回想起前年为投入茶旅一体化的资金接不上气而发愁,农民企业家孙德礼用这句话概括了他当时的心境。

    孙德礼是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的林业大户和茶业大户,有林地2000亩,茶园900亩,创办的仙人岭茶业公司日渐红火。

    前些年他卖茶叶赚的钱投入到茶园改造以及在遵义、贵阳等地开设茶叶经销店去了,如果想进一步把茶生意做到省外去,需扩建茶叶加工厂,提升茶庄旅游入住条件等,孙德礼至少还要投入几百万元的资金。有资产可以贷款,城镇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理所当然,但对于农民,数年前,孙德礼那价值数千万元的山林、茶园,既不能抵押贷款,也不能出售一部分来变成现金,,为此,他没少着急。

    “以前贷款真的难,迫不得已的时候还得借高利贷。”采访中,凤冈县很多茶业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扩产最为关键的春茶收购季,家家资金都紧张,借贷问题就很敏感,就算想扩大茶园,也担心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和企业一样,不少农户也为贷款苦恼。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撰写的《调查中国农村》一书透露,受信贷约束,农村亲戚朋友借款占到了所有借款渠道的58.11%,农村企业则有约1/6借款又来自民间私人放贷和民间金融会等非正规渠道。

    “找钱,融资,扩产!”成为广大农村群众和涉农企业主时刻念叨的话题。

    如何将农村的“死”资源变成“活”资本,赋予其能够流转、交易、抵押、入股、变现的资本属性?如何建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何激活一切有利于农村发展的生产要素?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等,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怎样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成为改革探索的核心问题

    2009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湄潭试验区改革发展工作方案》,并将湄潭试验区的范围扩大到周边的绥阳、凤冈、余庆等县。凤冈县充分利用这一机遇,突出了“三项改革、四大工程”(农村基层治理方式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和生态产业发展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村庄整治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公共服务均衡化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思路。把产权制度改革放在改革的核心位置,通过基层治理方式改革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农村金融服务改革配套融合,从“物权”、“市场”这两个关键要素入手,实现“三资转换”将农村“死”资源盘活。该县首批选择6个乡(镇)的6个村进行试点,找准症结,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帮农民盘点了“家底”,单是这一点就很受农民欢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园 土地 茶叶 试验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