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的徽州,历来吸引着众多骚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谢灵运唱她:“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李白赞她:“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孟浩然有诗赞曰:“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随一船顺游而下直到新安江,就有机会体会“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对岸山上葱翠中一古塔耸立,隐约可以看见深山古寺起翘垂着的风铃,犹如梦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我们真正走进徽州,感觉像是走进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黑、白、灰的调子,时而重笔泼墨,时而淡抹写意,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徽州独特的韵致,在这幅浑然天成的长卷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凝望这幅画,空灵幽静始终充斥着思绪;当走进这幅画时,你也便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久远的时光,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与古人对话着沧海桑田。
来到徽州的老街上,如今店铺林立,却存了较完整的明清民居风貌。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如是清明时节,满街阵阵清香,因为茶贩将炒好的黄山毛峰打包待售,穿着蓝印花布的当地女人在街口将洗好的带着闪亮水珠的青菜放在筐中叫卖;茶农则把茶叶倒在大锅里翻炒着;酒楼里茶客们边啜茶边听着徽腔的表演;听着传来的抑扬顿挫的黄梅戏小调,让人不禁思绪万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汤显祖曾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无缘徽州是戏剧大师一生的遗憾,只是千百年的矗立,任历史流转。悠悠历史,几载岁月。沉去的记忆,留下的痕迹。在那青苔遍染的小巷似在倾诉,那百年婉转不变的故事。“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少年时,告别亲人跑码头。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句句乡音阵阵愁。”一曲《徽州歌谣》唱出徽州人家悲欢离合的故事,却唱不尽世世代代的黄梅深情和徽州女人的守望。
徽州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清代朴学大师戴震,清代著名新安派画家渐江,有“扬州八怪”之称的汪士慎、罗聘,近代绘画大师黄宾虹,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文化巨子胡适,清代“红顶子商人”胡雪岩,张小泉剪刀的创始人张思家,吴裕泰茶庄的创始人吴锡卿……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让我们无法忘记徽州昔日的辉煌。
历史上,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徽州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徽墨和歙砚出自歙县,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古老而又鲜活的徽州文化经久不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如今徽州的男人已不再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徽州的女人也不再以相夫教子为天职,然而,骨子里浓郁的徽州文化传统依然在流淌。从政少不了文雅,经商缺不了儒行,知识、文化依然是徽州人最为崇尚的美德。
徽州,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徽州,一个说不清、道不尽的地方。
(李真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17/17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