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固本强基看巴渝


    这就是当年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鱼水情,更是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可是在今天,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基层干部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将群众的诉求束之高阁;有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虚化,开大会、发文件成为工作常态,号召力下降,甚至在农村开会给钱都没人来。更不要说群众有困难、有问题到哪里去找谁帮助解决了。

    重庆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说:“农村这块阵地,你不去占领,就被别人占领。如果老百姓需要党,却找不到党,宗族、宗派、宗教势力就来了。”

    黔江区冯家街道渔滩社区村民李纯进说法颇具代表性:“几年前,政府在我们这里修一座水库,涉及大面积搬迁,补贴政策没有及时到位,又没有给群众一个恰当的解释。老百姓有怨气,村干部去买菜,老百姓都不卖给他。”

    重庆市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25.8%的群众反映“基层看不到干部、有事找不到干部”,27.8%的群众认为“干部下基层装模作样,搞花架子”。

    璧山县委组织部部长向邦俊这样形象地形容干群关系:“即使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如果不经常交流,也会出问题。不要以为只有机关干部才会脱离群众,村干部也会脱离群众。因为村干部吃‘皇粮’了,不再向农民伸手要了,也就不愿意找农民了。”

    “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就工作生活在群众当中,他们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当代党员》杂志社社长李明清说。正是基于对基层党建的认识,重庆市逐步形成了“基层是党建工作的主战场、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的国家大事、教育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等核心理念。

    重庆市开始了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大实践。

    “开辟一个制度性、常态化的党群干群联系渠道,用具体的制度设计、刚性的操作规范,将群众工作具体到户、落实到人,让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能落地、有载体,显得尤为迫切。”重庆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指出。

    2008年11月,重庆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的通知》,要求在全市8605个村、2308个社区建立起“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理答复”的制度。“三项制度”从此诞生。

    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三项制度”,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战略之举,也是新形势下有效防止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基层党建工作虚化和全面夯实执政根基的长远之策。

    “2011年2月1日,我到三组走访,李长勇反映,万头养殖场污水对老百姓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以前水沟里的水可以洗碗,现在洗手都不行。我召集村民张志祥、王江文、谢国芹等讨论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最后决定通过建沼气池解决。”这是记者在黔江区中塘乡兴泉村委会办公室看到的村党总支书记龚汉书所记的《民情日志》中的一则内容。

    这就是重庆“三项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即成员走访制度。

    龚汉书介绍说,干部走访时必须填写《民情日志》,在每家每户大门上张贴的《走访登记卡》上签字,一家一户建立《民情档案》,彻底改变了过去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畅的状况。同时,村里根据每一户的具体条件,量身制定了三年增收万元计划,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按全市统一规定,走访要重点做好“五件事”:一是了解家庭成员及其就业、收入情况;二是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三是宣传惠民富民政策;四是为脱贫致富出主意;五是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看似简单的成员走访,不仅为农民致富出招,还做实和创新了社会管理。

    “走访制度让基层社会管理进了户、到了人。基层组织摸清了辖区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情况,对社情民意一清二楚,对社会动态了如指掌,一有矛盾及时化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永川区区长蒋又一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锻炼 办公室 木瓜 载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