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稻区超级早(晚)稻品种选育与示范协作组组长谢华安认为:“现代水稻科学需要兼容并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已越来越紧密地结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需要联合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多学科、多领域技术专家的协同合作。”
谢华安还建议:“作为水稻大国,超级稻不光追求绝对高产,更多的应该为生产服务,提高大面积单产水平。培育丰产性、抗性、优质性和适应性‘四性’较高的水稻良种。”
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提出,要把追求小面积的高产转变到追求大面积的均衡增产上来。我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4亿亩左右,其中70%以上是中低产田。要逐步将超级稻推广的重点转移到中低产田上来,真正把科学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试验产量变成常年产量。
10年前,超级稻完成了单产第一期目标。再过10年,或许用不了10年,在袁隆平、陈温福、谢华安、程式华等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我们的超级稻小面积能突破1000公斤大关,带动全国平均亩产突破更高水平。那时,中国人的饭碗将端得更牢更稳更踏实。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24/17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