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浙江范本


    当年底,一项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规定,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年龄35周岁以下,自愿从事种植养殖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大学生,只要和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相应社会保险,年基本报酬就不少于2万元;同时,对经济欠发达和其它县市区的大学生每人每年分别补助1万元和5000元,连续补助3年,从事基层农技服务工作3年以上、群众满意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采取定向公开招聘的方式充实到县乡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

    由此,到“十二五”末,浙江现代农业主体将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万人队伍。

    从内建“两区”到“外拓发展”

    ——农业生产要素重组的浙江创新

    浙江设计出台“两区”,就是要将政策和服务,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集聚到这一平台,进行集中释放;而“外拓发展”,则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内再次重组生产要素。两个重组,将浙江现代农业建设推向了更高层次

    浙江的工业化、城镇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数据表明,2010年,浙江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1.6%。但是,与工业化、城镇化高歌猛进的态势相比,浙江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如何实现“三化”同步,成为浙江直面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浙江农业为何滞后,关键在于要素制约难以破解。为此,浙江近年来想方设法,在空间上进行拓展,先后提出了“山上浙江”、“海上浙江”等概念。这些举措尽管有所收效,但未能扭转农业日趋边缘化的走势。农业生产能力、农业产业效益的提升受到严峻挑战。

    能否在全省范围内创造性地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引入工业的理念,用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提供政策和服务,将人、财、物等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整合,最后集聚到这一平台。既能保证粮食生产能力,又能推动农民增收,最终破解浙江农业的困境,走出一条浙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0年,浙江出台《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就此,波澜壮阔的“两区”建设在浙江拉开帷幕。

    连续两年,原省长吕祖善和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都亲临“两区”建设现场会。会议要求各地一把手领导亲自参加。

    葛慧君深有感触地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平台、设计载体,希望通过这个载体或抓手,让农业效益、主体培育、科技投入、公共服务等等的成效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今天看来,“两区”建设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作为一个对“三农”工作饱含深情的领导,葛慧君的感慨自有道理:在中国,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尽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每年都在加大投入,但是,因为农业产业量大面广,这些投入无疑十分有限。只有将生产要素进行整合集聚,集中在一个平台上释放,才能确保重点。

    “两区”建设对浙江农业产生深刻的影响。财政、水利、交通、电力、工商、质检等部门,以前都是“各扫门前雪”,现在则有了共同施展的舞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以往地方政府的工作会议,一把手只重点强调工业,农业只是调味品,一笔带过。但现在完全不同,“两区”建设成了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内容。农业实实在在进入了地方领导的工作日程。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分析了“两区”建设带来的变化。他说,现代农业是多元化的产业业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各项扶持政策落户两区,在浙江掀起了农业新兴产业的新一轮扩张。史济锡透露,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区”建设,省里正在积极研究,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攻坚克难。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浙江的首创。围绕“在哪建、谁来建、怎么建”,浙江明确提出:粮食生产功能区要选择适宜种植水稻、地势平坦、田面平整、相对集中连片面积100亩(山区50亩)以上的标准农田进行建设,而且,该地块十年内不得用于其它项目的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重点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要求各个乡镇统一项目设计、统一工程预算、统一招标建设、统一监督管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现代农业发展 土地 生态农业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