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浙江范本


    鲍尧品的意见代表着浙江广大农口干部的观点。实际上,这种观点在肯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同时,也解答了合作社何以首先在浙江突破并开花结果的深层原因: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特征更为明显,要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问题,仅有龙头企业显然力不从心,必须通过合作社,才能在更大范围将农民组织在一起。

    浙江的合作社培育工程和农业龙头培育工程几乎同时起步。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同年,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温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即告成立。

    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是温岭合作社中的佼佼者。记者采访得知,该合作社为社员统一种苗、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在播种季节,所有社员和雇工的工资、待遇一样,社员按能力大小获得西瓜种植面积,并按照面积投入相应的资金,社员的收益则按投入比例分红,合作社几乎不提留,提留部分还作为风险基金。

    合作社理事长彭友达告诉记者,所有这些措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社员利益最大化,只有社员得到实惠,合作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正是因为利益分配机制的市场化,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到今年6月底,共有合作社2.2万多家,成员数近90万户,牵涉到耕地面积130多万亩。在主体连结方式上,浙江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模式:粮食、蔬菜、瓜果等直接进入市场的产业,大多由合作社为龙头,直接连结农户;而一些投资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状况较为复杂的行业,如农产品加工,则由企业做龙头,通过合作社再连接农户。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共识:农民能干的,企业绝不进去争利;农民干不了的,企业带着合作社、带着农民一起干。

    在务实中前行,在低调中发展。目前,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对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而规范提升的目的,则是做大做强合作社。

    作为合作社研究专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评论认为,目前,各地都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大多停留在追求数量阶段,对合作社所发挥的作用则关注不够。浙江率先进行地方立法,支持合作社发展,如今再一次引领风骚,进入到规范提升阶段。

    浙江从去年起,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育10个以上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各市从县级示范社中每年择优培育30个以上市级示范社,省从市、县级示范社中每年择优培育200个左右省级示范社,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围绕合作社做大做强,浙江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农业人才不足等三方面着重开展工作。

    合作社要做大做强,没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作支撑,显然是一句空话。针对此,浙江花大力气,在县、乡镇、村三级,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农民要流出土地,足不出户就可以委托村集体;合作社要流进土地,也不必和农民一家一户去打交道,只要与村集体签约,就可以“一句话搞定”。到2010年底,浙江土地流转率已达到38.7%,位于全国各省市前列。

    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好村集体的作用。2009年8月,浙江在《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自然等资源,加快发展集体物业经济、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民养老等各项待遇逐年得到保障提升,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地的集聚明显加快。

    土地集聚为合作社发展打下了规模化的产业基础;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夯实了社会经济基础。但是,现代农业是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生产,是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集群,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必须在全球市场上“与狼共舞”。那么,谁能“与狼共舞”?

    2010年3月,浙江省农业厅就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情况做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全省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大学生只有区区1153人,平均每个县(市、区)只有13名,相当数量的合作社望眼欲穿,期待着大学生加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现代农业发展 土地 生态农业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