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银行合作时,郫县降低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担保过程中1.5%-3%的成本,同时减少项目自筹资金比例,降低了项目信贷门槛,实现农村市场主体与金融资本“无缝”对接。
……
636.63万亩耕地,498.16万农业人口,人均一亩三分地,亩平产出3725元……去年成都市农业经济总量285.1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三——在强大的现代农业基础之上,成都正走上一条以新型工业化为带动,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为核心,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整合资源: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的是整合农业资源要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成为制约农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小生产格局,以多种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完善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吸引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和能人从事农业生产,吸引农业企业落户成都。
成都首先在土地规模经营上下足了功夫。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登记管理办法等,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市、县、乡三级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在政策的带动与鼓励下,郊区基层农民群众探索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业主租赁经营”、“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模式,土地逐渐向种植能手、种田大户集中。为了解除种田主体的后顾之忧,成都市两年来共投入6亿元,已建起146个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今年底将覆盖全市230个乡镇,高标准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大提高。
在彭州,一个以“万亩有机猕猴桃产业园”为基础,以龙门山脉特殊地理优势平台、成都市猕猴桃协会协调平台、基因库科技转化平台、“土地银行”土地流转平台、农技专业服务队服务平台、多业主投入独立经营平台、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平台、现代农业金融支撑平台等多个平台为支撑的“1+N”模式徐徐展开。3至5年后,该市将拥有一支一流的科技研发队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一整套标准化集成技术的成都猕猴桃基因库,这为“成都造”猕猴桃占领高端市场、走向全球开辟了“绿色通道”。
在崇州,各种专业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好比一双无形的手,拆掉了横亘在社会资金进入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门槛,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通道逐渐打开,并不断延伸和拓展。
看着收割机飞快地将今年的水稻收割完毕,58岁的隆兴镇黎坝村村民杨心太庆幸不已:“以前光防治一次水稻螟虫就要手忙脚乱,经常熬上10多天效果还没保证,如今不一样了,我的土地加入了股份合作社,和农业服务公司签了合同,每亩只需付6元的机械防治费,所有的病虫害他们保证95%的防效,出了问题还要赔偿,真是省钱又省心!”
老杨加入的是去年初成立的黎坝村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合作社规模经营的土地已经由去年150多亩增加到300亩。合作社聘请的农业职业经理周维松很高兴自己能够有了用武之地,“大春抓粮、小春抓钱”,一年下来,他除去按照约定可以拿到的粮食增产收益外,还可以在农业服务上发挥所长,提高收入。
把农民当成主体,崇州市150多个农业职业经理人既懂生产、又懂市场,用工业化手段搞农业种植,农民种的不再是“懒汉田”。整合金融、技术等等各种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土地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效益,加入合作社的水稻亩产平均增产了140多斤。截至目前,崇州市共发展从事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土地股份合作社79家,涉及16个乡镇,入社农户2713户,入社土地面积达到9322亩,社平经营土地105亩。
截至2010年底,成都全市已经流转耕地面积2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5%。而近期制订出台的《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农用地规模经营比重要达到65%,城镇化率达69%。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13/17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