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现代农业建设的“西部标杆”


    成都市龙泉驿区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李永生 张蕾 阮蓓

    一座宜居休闲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一个统筹城乡肩负改革重任的试验区,一圈圈定位有独具特色的现代田园……这就是川西平原“以大城市带大郊区”的成都市。

    不久前,本报“走转改”采访组深入成都市郊区,感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丽和谐,探秘现代农业建设的转型升级。现代田园,定位高端,“接二连三”,明晰产权,园区示范,整合资源,专家大院,农家休闲,职业种田……一次次探寻,一个个创新,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

    高端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基础

    成都平原地处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核心区,向来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而闻名,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更是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早在2003年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时,成都的现代农业建设就开始谋划布局,2007年成为国家允许“先行、先试、先改”的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进入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探索环环相扣,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创新层出不穷。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以大城市带大郊区,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0年8月,成都被确定为首批整体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建设的新阶段。

    今年9月1日,成都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现场会召开,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强调: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要以特定的地理基础条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优势,加快实现“西部第一、全国领先”。

    这个“第一”与“领先”如何实现?

    农业必须实施高端化战略,是成都上下的共识。他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对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表述是: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被赋予最重要的基础地位。

    成都市的现代农业,紧紧与统筹城乡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建设美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结合,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在“接二连三”(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联动)中快速发展着。

    八年来,成都从高端战略着眼,从顶层设计着手,根据发展水平、功能定位的不同,把锦江、青羊等五城区及高新区定为第一圈层,温江、双流、郫县等6个近中郊区县定为第二圈层,都江堰、邛崃等8个远郊区县定为第三圈层。三个圈层分类推进,整合农业资源要素,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拓展农业功能,实现“接二连三”。依靠科技和政策,让有限的土地增值;依托品牌和产业化发展,让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勾画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微笑曲线”。

    “根据各方面资源条件,我们确立了突出发展的十大产业,包括粮油、蔬菜、生猪家禽三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伏季水果、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水产、中药材七大特色产业发展。”成都市农委主任郭金安告诉记者,这十大产业并不是在成都遍地开花,而是各区县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两三个产业重点发展。

    经过整体规划布局与发展,如今锦江、温江的花卉苗木,彭州的蔬菜,龙门山脉跨越都江堰、蒲江等区县的猕猴桃,邛崃的生猪养殖,金堂的食用菌等都已经声名远扬。

    在成都,城与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温江区打破乡镇行政界限规划形成的“6+2”产业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区,让吃、住、娱、业融为一体,缩小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半径。在金堂县,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统筹财政资金6亿元集中用于农村交通、水利、产业扶持,每年竞争遴选3个城乡统筹示范镇,每个镇投入100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向现代农业“汇聚”。

    在彭州市,打响了一个品牌,成就了一种格局。天然生态的彭州大地菜挺进东南亚,“北有寿光,南有彭州”的新格局业已形成,“彭州菜博会”跃升为国家级蔬菜博览会。与此同时,一种以供应链管理“倒逼”蔬菜生产的模式在彭州涌现,即由消费引导生产。按照“市场+基地+合作社”的思路,把餐桌很好地“摆”在了田间,实现了消费者与菜农的双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猕猴桃 农业发展 脐橙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