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承载国家安危的铁军


    □□本报记者 郑惊鸿 通讯员 吴志军 郝成涛

    60年风雨兼程,60年光荣与梦想。北京西四环边,一座静谧、不起眼的院落。就是这个院落,却孕育了共和国23位两院院士、119位军级科学家,拥有61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军队研究中心,培养了44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承担完成了2700多项国家、军队重大科研项目。它就是1951年由毛主席亲自下令,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争中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今年是这座军事医学圣殿成立60周年,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卧虎藏龙的神秘大院,感受其非同寻常的卓越功勋。

    肩负特殊使命,开赴朝鲜战场

    1950年,跨过鸭绿江的我志愿军战士除了要面对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强手,还要应付防不胜防的疫病、细菌武器的袭击和核恐吓。为此,1951年6月11日党中央、中央军委正式决定迅速成立军事医学科学院,8月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在上海成立。第二年的2月25日,肩负着神圣使命,军事医学科学院21名由细菌学、流行病学、寄生虫学等专家组成的队伍开赴朝鲜战场。两个月后,一份“美军在朝鲜战场撒布细菌的调查报告”轰动了世界,促使国际组织介入调查,遏制了细菌武器的使用,有力地配合了新中国外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5月,基于国防战略的需求,军事医学科学院奉命从黄浦江畔北迁燕山脚下,云集钱信忠、涂通今、潘世征、蔡翘、周金黄、柳支英、朱壬葆、陆宝麟、周廷冲、黄翠芬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特种部队”,销声匿迹,开始中国“ABC”(原子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防护攻关。直到几十年后,他们的名字,才与人造卫星、大庆油田发现、人工牛胰岛素等曾经震撼世界的科技成果一起,出现在中国首次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行列,其“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成果与“两弹一星”比肩,至今仍居世界领先水平。

    征服特种武器,举世刮目相看

    站在“博学求是,忠诚卓越”的院训前,中科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告诉记者:“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励精图治,我们这支队伍冲破重重封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难题,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核生化未解之迷,也创下了一项又一项佳绩,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荣光。”

    防治核武器损伤的研究团队,先后参与了我国包括首次原子弹、首次导弹核武器、首次氢弹在内的所有类型核试验。连续参加我国26次核试验的老专家王德文说起1964年的原子弹爆炸成功还记忆犹新:“在大西北的核试验场,研制原子弹的老总们在紧张进行爆前准备,我们也是不分昼夜地抢时间把成百上千的实验动物一只又一只安放在预定的位置。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人们在欢呼、雀跃庆贺之时,我们的研究人员却不顾一切地冲进核爆中心现场!从事医学科学的人们最知道核辐射的危险,但我们都一往无前地奔向爆心:测量放射性灰尘,把动物收回并及时解剖。我们选择了这项事业,就要不惜一切为之献身!”这是王德文们的信念也是诺言,为了这诺言,他们始终义无反顾、奋不顾身。王老告诉记者:他们先后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核武器生物效应试验,随着数百篇高质量论文的问世,一批批核辐射损伤救治技术和防治药物也相继问世,为我国建立起了一整套应对核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技术和装备体系,使得我国的“防、诊、救、治”的综合水平领先世界。

    从事生物武器损伤医学防护的研究团队,突出技术集成与创新,研制出一系列应对生物威胁的检测鉴定技术和防护的疫苗、药物,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封锁,为我国构筑起了生物危害防御的技术装备体系。在唐山、汶川和玉树大地震中,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抗震救灾,控制了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使举世刮目相看。

    开展化学武器损伤医学防护的研究团队,针对不同种类的化学毒剂,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预防急救药品、医学保障措施和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防化救治药品均已装备部队,化学毒剂的检测能力范围涵盖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所规定的43类1000多万种物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毒物分析实验室成为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指定实验室,使中国成为除美国之外世界第二个同时拥有两家指定实验室的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伤害 检测 细菌 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