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超大倾心三农枝繁叶茂


    在超大广西临海基地,组长廖万光是“超大学堂”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老家在贵州的他,原本在家里种几亩水稻、玉米,来到超大工作后,他接触到更多蔬菜种植技术,在基地技术员的指导下,廖万光已经熟练掌握西蓝花、甘蓝、甜椒等十余种蔬菜的育苗、大棚管理、肥水施用、病虫害防治、标准化采收加工等专业技术。如今身为组长的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指导新员工,每年都要带新员工学习栽培技术。经常可以在大棚里听到廖万光那高嗓门的指导声。“廖师傅人热心,技术扎实,他可是我们许多新员工的偶像。”

    在超大基地,许多职业农民在懂得技术后更加“贪心”,许多人开始琢磨起农业管理。临海基地负责人雷武沛介绍说:“走进我们基地,一些产业工人成为有‘想法’的管理者。”基地的每个组长都要带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工人。每天清晨上班前,组长负责集合工人,到仓库领取当天需要的农资等生产资料,领取多少数量,如何合理分配每个组员的工作量,如何提高效率,都是组长必须考虑的事情。在田间,组长既要管理生产进度、标准,生产中有什么新情况,甚至组员出现情绪波动,组长都负责解决,组里的员工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组长也得设法帮助解决。

    虽然重任于肩,但组长们都感到自豪,廖万光说:“原来在家乡务农,一家人管理几分或几亩田,到了超大担任组长后,肩膀上的担子是基地上千亩大田生产,这样的锻炼,让我们提高了综合思考、科学管理的能力。”一些上进、责任心强的产业工人甚至超越“文凭”的杠杆,破格成为基地的技术员,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者。从靠天吃饭的“土农民”,到如今把农业当成事业来追求的“新农民”,是超大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超大集团对于农民的培训,十余年来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有常规的超大“培训学堂”为广大农民传道授业;也有一年一度的“爱农民月”开展的农技比赛、城乡连线,搭建的舞台让有技术的农民得到发挥和展示;还有遍布基地为农民朋友建的“农家书屋”,为渴求知识的农民打开更为广博的天地。

    “有人说种田苦,所以许多人不种了。其实,不种不是因为怕苦,而是因为常常种的没有价值,没有收益,这才是一些农村耕地抛荒的根本原因。”超大基地部部长王龙旺亲眼见到农民因为种植的产品滞销而一年努力付诸东流,也见过因为一辆辆大型集装箱货车驶出超大基地的大门,农民黑黝黝的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王龙旺深有感触地说:“农民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淳朴、厚道,用汗水养育天下人。超大集团发展的目标,就是要让现代农业走进农村,让农民的生活好一些,技术高一些,得到的尊重理解多一些。”

    超大基地入驻村里,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地舒坦了,现在务农也不寒碜了,村里也有钱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生活多姿多彩,精神面貌大大地不同了。

    ——长春踊跃村村长闫明学

    和谐农村幸福的锣鼓震天响

    农村之所以落后,土地之所以贫瘠,是因为农民难以从土地中得到更高的价值。农业设施的不完善、果蔬品种的单一、栽培技术的落后、市场信息的闭塞导致了土地的低价值和农村经济的孱弱。

    武汉新洲区涨渡湖、龙王咀等农村地区过去是结构单一的、产值偏低的“棉油麦”农场,现在变身成为示范窗口、订单不断的“百菜园”超大基地。同一块土地何以前后有如此的不同?“这两个地区由于当地的气候特点,当时只能种植棉花、油菜和麦子,自然经济价值始终提不高。”超大集团武汉基地负责人周国华说,自从超大专家规划小组进驻后,针对气温和基础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整体规划,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的重整进行,创造出了发展园艺作物的种植条件。“西蓝花在武汉的市场走量非常大,不仅宾馆酒店要求专供,在超市里老百姓的购买力也很强。”负责超大武汉地区的产品营销员陈理锦介绍。武汉的气温条件不适宜种植西蓝花,外地西蓝花进入武汉市场销售成本较高,在超大进驻武汉之前,当地市场上难觅西蓝花的踪迹。这也是原本武汉百姓不吃西蓝花的主要原因。面对“市场蓝海”,超大对生产基地成熟的改造工程及丰富的生产技术起到了“破冰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大棚 蔬菜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