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超大倾心三农枝繁叶茂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最核心的部分。近几年,超大将“走绿色道路,创生态文明”理念更加落实到一线生产中,并取得了长效的成果。福建的诏安基地是超大老牌基地,经历了风雨十载,始终把可持续、生态栽培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赞许。“在超大基地水渠捉鱼”是诏安梅州乡孩童暑假的“娱乐”项目之一。诏安基地生产主管何强松告诉笔者,超大水渠里的小鱼并非人工饲养,而是从基地后山的灌溉水库游下来的,超大基地没有污染,因此成了鱼儿的天堂。

    在诏安基地,我们随处可见绿色环保的栽培设置,常年挂在大棚里的黄板,夜里点着紫色光芒的捕虫灯……在一片迷你番茄大棚前,笔者发现入口处用白色的线网拉起了一道防护栅,工人们都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出大棚。生产主管何强松解释说,去年诏安遭遇多年没有的寒流袭击,山上许多虫子都被冻死了,导致鸟群食物不足,就飞到超大基地里琢食番茄,因此自制了防鸟网,既能防止鸟害,又能保证大棚通风,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施用驱鸟剂等化学农药。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做到和谐共赢。”超大基地部部长王龙旺说,超大诏安基地就是这样一个和谐共赢的样板。要土地生金,更要家乡青山绿水。对比许多地方因为发展工业而破坏环境,诏安百姓心里都觉得很欣慰。

    我这一辈子种田分成两个阶段,40岁以前自己种,看天吃饭,碰到灾年很可能颗粒无收。 40岁以后跟着超大种,成了一名农业工人,懂管理,晓科技,种田变成一项可以追求的事业。超大改变了我的生活。

    ——基地小组长 廖万光

    职业农民口袋脑袋皆富裕

    “真没想到,我们两口子能供起两个孩子上大学。”在超大广西临海基地食堂饭桌上,广西农民赵荣玖的开场白简单明

    了。赵荣玖和他妻子来超大务工已经4年多,平时省吃俭用,为的就是供孩子上大学。今年夏天,两个孩子都毕业并找到了体面的工作,赵荣玖一脸骄傲。赵荣玖说,是超大长期稳定的工量,按劳取酬的方式加上基地完善的福利,让他顺利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下一步计划攒钱回乡下盖个三层小别墅”。赵荣玖的故事是来超大千千万万务工农民的一个缩影。他们在超大基地学会了现代农业栽培技术,有了一技之长,在基地获得了稳定和较高的收入。这些肯学苦干的产业工人,用自己的辛劳挣来的工资提高了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富裕起来的还有大批被超大基地带动的周边农户。超大基地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新产业的辐射作用,改变了许多老农民传统的栽培理念,掌握了许多种植新技能,也因此搭上了致富的快车,改变了农业面貌。初夏时节,烈日炎炎,福建梅州乡的农户老王一家五口人都没有避暑休息,因为家里5亩地的彩色甜椒正是收获的时节。由于量大,连刚大学放假回家的女儿都到地头帮忙。“下半年想翻修一下老屋,看来这工料钱是有着落了。”看着满载的运输车,老王一脸喜悦。在梅州乡,类似老王家这样种高价值经济作物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在超大基地的影响下走上致富路。“十年前,根本不懂农业行情,一年种两茬水稻。现在跟着超大学着种高价值蔬菜,一年种三茬,有了稳定的高收入!”梅州乡的村民平均单户一年收入可以达到近10万元,碰到市场行情好时,更是赚得盆满钵溢。

    “口袋的富裕是一时的,脑袋的富裕却是一辈子的。”超大基地部部长王龙旺表示,超大带动农民致富不是“救济行为”,而是“技术帮扶”,教会农民如何从事现代农业,如何从现代农业中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在许多农民看来,超大基地不仅是一个市场企业,更是农民心中的“农业学校”。企业也本着感恩之心,不遗余力地长期以“技术惠农”,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懂现代技术的职业农民,另一方面“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农民,也为现代农业在广大农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超大许多农场基地的大门口,都挂有“农业技术科普站”这样的牌匾,颁发者都是当地政府。“白天干农活,晚上到超大上课”已经成为超大基地周边许多农民的生活习惯,“超大学堂”常常是一位难求,许多农民甚至就站着听课,夜晚的基地教室总是灯火通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大棚 蔬菜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