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发展冲动催生小水电“大跃进”


    □□ 本报记者何红卫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昱晔陈勇

    神农架素有“华中之肺”之称,因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国惟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湖北省委、省政府长期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然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神农架林区内,竟出现了100座小水电站。

    神农架林区共有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4大流域。7月中旬至8月中旬,记者与专家联合调查发现,在这4大流域上已建成小水电站90座,在建10座,拟建2座,另有2座列入规划。大建小水电站造成河流反复断流,神农架整体生态遭受威胁。

    “赶快抢救神农架的河流!”

    “赶快抢救神农架的河流!现在水电站工程马上就要施工,再不阻止就来不及了!中国再缺电再穷,也不在乎神农架这几条小河,就让神农架的河水自由流淌,不要为蝇头小利破坏国家级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害国害民!”

    给记者写信的其中一位农民叫姚楚成,今年43岁,家住香溪河流域的宋洛乡长坊村6组。5年前,他在当地投资了野生鱼繁殖基地。他的设想是,研究神农架境内野生鱼类的繁殖技术,再将繁殖的鱼苗卖给养鱼农民。这样既能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又能为野生鱼种的繁衍做点贡献。

    7月16日,记者来到他位于长坊河畔的家中。他说,这里地方偏僻,他预计短期内不会建水电站。谁知他的基地刚建成,长坊河要建电站的消息就开始流传,让他心惊胆战。

    姚楚成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近年来,神农架建起众多电站,大都是引水式电站。这类电站在山体内打隧道,利用水的落差发电。河水被大坝拦截后,沿着山体内的隧道流到下游发电。他亲眼看过许多河流因此断流,鱼儿消亡。他的繁殖基地正处于水电站的下游不远处,他深知,长坊河要是建电站,他的基地就完蛋了。

    今年3月,河边已建起了炸药库,乡政府在村口已贴出通告,要求山民大力支持水电站建设,对于干扰、阻碍和破坏工程建设的行为,警方将进行打击。

    电站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6月8日,山洞开挖已“放了第一炮”;8月14日,村民电话中告诉记者,炸药库里已经运进了5吨炸药,中岭河畔山体内的隧道已经开挖。

    跑马圈河:水电局局长也是电站股东

    投资小、风险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这是当地人对小水电的一致看法。

    神农架林区水电局局长陈光文说,2000年投资一个电站,每千瓦只需3000元,五六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现在每千瓦要投资7000~1万元,收回投资也只需要10年。

    2000年是林区水电站建设的分水岭。此前,林区水电站主要为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2000年以后,民间资本尤其是外来资本大量涌入,跑马圈河,林区水电站一哄而上。

    谈起小水电建设,陈光文抑制不住激动。早在2004年,他在宋洛乡任党委书记期间,就提出要把水资源丰富的宋洛乡建成“水电之乡”。

    在民间资本投资的小水电项目中,一些拥有着广泛人脉资源的地方官员也成了股东。记者在下谷坪乡采访时,当地老百姓传言,该乡多家电站的“幕后老板”就是林区某局局长,他曾经当过乡领导。

    陈光文坦承,自己在宋洛乡当党委书记时,在某电站入了10万元的股份。如今,他每年能拿到1万~1.5万元的分红。

    不少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懊悔自己“醒悟”太晚,错过了电站投资的大好时光。因为到2006年,神农架可开发的流域几乎被“瓜分”完毕。

    管理混乱:70%的电站未经环评审批

    在陈光文看来,2006年之前是投资电站的最好时期,除了有水可圈之外,审批程序也非常简单,“只要拿个实施方案,电站就可以动工。”

    到了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国家要求清查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电站。

    这一年,24座小水电站的老板到林区水电局补办了手续,水电局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

    同一年,林区环保局也对在建的30个电站进行了环境影响“后评价”。与水电局的“宽容”不同,环保局否决了大多数电站的环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生态保护 经济效益 破碎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