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探寻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本报记者郜晋亮

    在巍峨与雄浑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绵延的黄河时而湍急时而平静,母亲河再一次展现了她博大的胸怀和爱,孕育了果洛藏族自治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苍茫雪山,无垠草原,格萨尔王的传说依旧穿梭在时空之间,牛羊成群,点缀在蓝天白云之下,让六月的果洛草原楚楚动人。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千百年来,草原用她的无私奉献滋养着数不清的生命。可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在打破草原的生态平衡。过度的索取,让草原得不到喘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必须改变,顺应规律,敬畏自然,善待草原。果洛州亦然,更时不我待。

    生态、藏区、贫穷,用这三个关键词概括果洛州最为贴切。生态的重要性,藏区的特殊性,贫穷的挑战性,让果洛州变革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难上加难。“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人”,也彰显着敢于担当的本色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果洛州用10年的时间,走出了发展藏区生态富民产业的新路径。

    找准定位,生态与产业的完美融合

    果洛州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要发展就必须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才能找准自身的定位。要回答清楚这样的问题并不难,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产业是畜牧业。但一个是保护,一个是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回望200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态畜牧业战略发展思路,立足生态优先,又挖掘生态潜力与价值,循着高原藏区未来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出新步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要看到保护生态的重大责任,也要看到独特的生态条件带给我们的价值。”果洛州委书记武玉嶂表示:“发掘果洛最大的生态优势,挖掘潜在价值,走绿色发展之路,做深做细绿色产业培育、特色产品供给,依靠生态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找准了定位,必须重拳出击。“一拳要打在改变领导干部的认识上,一拳要握满真金白银投入扶持。”从在达日县担任分管农牧副县长直接抓生态畜牧业试点,到担任果洛州农牧局副局长通盘考虑生态畜牧业布局,班玛叁智有着深刻的体会,“只有先改变干部的认识,才能转变群众的观念。”

    如今,果洛州的州、县、乡三级党政干部,将生态畜牧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金白银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全州已累计投入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3.37亿元,2017年更是实现历史最高8000万元。

    近10年的探索实践,从试点示范,到175个纯牧业行政村全覆盖,到18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单元合作社,再到1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这一组数字和成绩的背后,既充满了果洛州各级党委政府、农牧部门强大的推力,也闪烁着牧民群众勤劳与智慧的光芒。

    改革引领,传统与现代的生动博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样的时代强音萦绕在广阔天地之间,六月的果洛草原萌动着新绿,所到之处,牛羊悠闲,牧民群众有说不尽的新气象、新变化。

    在万千的变化之中慢慢剥离,草原新生的背后藏着一幅在改革引领之下,传统与现代博弈的生动画卷。画卷徐徐展开,处处激荡人心。

    在草原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之下,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14年,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党支部书记长寿就开始琢磨,要按照省里和州里提出的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思路,带领村里人一起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优先保护草原生态,用科学的养殖方式,现代的养殖技术,走出传统畜牧业发展困境。

    在达日县直却村,村里探索出“保底分红”模式,承诺入社牧户收入不会降低。

    为了能转变牧民群众不杀生的传统观念,合作社在重新组建的牦牛群中专门分配了放生牛群,划定了特定的草场。达日县农牧局局长才让尼玛说:“这两个办法,对推动全县生态畜牧业发展十分奏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牦牛 定位 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