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建设幸福和谐新农村的稳定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沈建华陈兵

    从“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到“四室八有”,“新农村服务中心”让江苏省连云港市1438个行政村的党员有了“家”,“两委”有了“根”,农民办事有了地,农村发展有了新“引擎”;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三会村治”让连云港农村普沐民主自治新风;从偏重GDP到“民生先行”,连云港于民心处着力的“政绩观”,为建设幸福和谐新农村,走出一条稳定发展之路。

    访贫问苦催生“引擎”创建

    曾经长期在南京工作的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2005年6月,刚到连云港履任时,就对全市农村工作做了一次深入调研,结果令他不容乐观。

    2005年,拥有400多万人口的连云港市GDP仅300个亿,财政收入40个亿,1438个行政村,30%的村集体收入为零,大部分在20万元以下,相当一部分村甚至连基本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村领导“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的现象十分普遍。

    “与其说是调研,不如说是访贫问苦!”王建华说,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村级组织由于缺乏收入来源,出现运转困难是很多地区的共性问题。这次访贫问苦式的调研,催生了一个新农村建设“引擎”的诞生。

    从2006年4月起,在“不让村民村里增加一分钱负担”的前提下,连云港以财政和各级党费投入为主,多方筹资为辅,在全国首创、全市普建“新农村服务中心”。

    如今,无论走进连云港市的哪个村庄,一个既有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宣传室、卫生室,又有电教设备、档案台账、学习资料、规章制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等“四室八有”的“新农村服务中心”,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王建华说,新农村服务中心首先是解决了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的问题,让党员有了“家”,“两委”有了“根”,群众办事有了地,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村级党组织服务平台,增强了村级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

    7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连云区高公岛乡高公岛村新农村服务中心采访,适逢区农技部门过来搞紫菜养殖培训,50多位农民坐在宽敞的会议室里边听边记录。村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依托中心开展了紫菜加工、叉车、电焊等多个技能培训班,引导渔民转产转业,紫菜养殖、加工能力大大提高,“中国紫菜第一村”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连云港市委副书记魏国强介绍说,目前,全市绝大部分新农村服务中心都开展了科技咨询、农技培训、职业介绍、市场经纪等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强化让新农村服务中心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务议事堂、科技加油站、致富信息港。

    农村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地,为了规范农村消费市场,连云港市与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联手,在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同步配套建起了规格、品牌、货源、价格统一的农资超市和日用品超市。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很多新农村服务中心的超市还办起了代收水电费、有线电视费,代收代发杂志,代邮寄信件、代办灌装液化气等业务,很有城里社区服务中心的味道。

    赣榆县罗阳镇岭灶村村民丰广东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种地有专家指导、购物有正规超市,没事还能到新农村服务中心的活动中心看看书,锻炼一下身体,日子过得舒坦着呢!”

    王建华说,连云港还要努力,要建设一个幸福、和谐,令人怦然心动的新农村!

    乡村治理探出“三会村治”

    乡村治理,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的课题。上世纪初,梁漱溟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山东、河北等地开展“新村主义”试验,试图在农民自给自治上探索一条道路,但由于社会制度落后,这种试验最后无疾而终。

    “乡村治理必须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出发,只有唤醒农民的民主意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才能稳步、健康推进。”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说。本着这种理念,一种农村基层治理的新型机制,在连云港显示出了蓬勃生命力。

    2008年,“三会村治”新模式在海州区试点,从村干部权力制衡入手,将村权进行三分:以村民代表为主要成员的议事会、监事会和村民委员会分别行使村民自治权中的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实现了村治方式从“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转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强化 锻炼 科技咨询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