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新文化新风尚新农园


    本报记者李丽芳

    曾经只在一亩三分地里劳作的身影如今走南闯北,曾围着锅台转的妇女不仅成了致富能手,还带领着村里人共同致富,曾经只握锄头的手如今舞起了水袖……走进广西柳州乡村,一个个新型农民的别样风采让人欣喜。

    柳州市为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按照城乡统筹、一体推进的思路,充分利用工业文明取得的成就,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建设农民新农园、发展农村新文化、倡导乡间新风尚,以新文化浸润文明乡风,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快步发展。

    文化强本领

    丹洲,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以旖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形成独特魅力。于是,有着创业意识的丹洲人抓住这些优势,开发起农业生态旅游。

    柳州市各级各部门先后举办了旅游培训班、烹饪培训班,为丹洲村发展农家特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村民掌握了致富的本领。一批奇石、盆景、沙田柚、腊味加工、农土特产等专业户发展起来,打响了丹洲沙田柚、腊味和“丹洲粽”的品牌,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村民余望春刚送走一批游客,正忙着打扫卫生。他向记者介绍说:“在丹洲村里,像我这样开起农家旅馆的就有92家。特别是到了一年一度的‘柚子节’时,我们这里就更加热闹,旅馆在一个月前就预订完了。”

    为造就引领创业致富的新型农民,近年来,柳州市围绕各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创业专项培训力度,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农民88540人,合格发证78551人。实现了“十一五”期间全市每5户农户中就有一名持“绿色证书”学员。

    新型农民不仅自己致富了,他们还积极带领周围的人共同致富。龙业萍于是主动当起了“巾帼养猪组”组长,把村里的养猪妇女召集在一起,交流养猪技术。如今新潭景屯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养殖村。龙业萍也被评为2009~2010年度“柳州市十大优秀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新风沐乡间

    来到融安县大坡乡岗伟村泗香屯时,屯里的文艺队一曲自编自导的《泗香美》,舞出了泗香屯人的幸福和快乐,带着泥土芬芳的表演也深深地打动着记者。

    文艺队队长萧友基告诉记者,通过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资金和镇政府的配套资金,泗香屯2009年建成了篮球场、戏台,还有文化综合楼。并组建了一支25人的农村业余文艺队,时常利用农闲的时间,特别是晚上休息的时间在综合楼内的练功房进行排练。

    为活跃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精神需求。柳州市通过推进“知识工程”、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家书屋、科技文化室、农家课堂,这些在柳州的农村里已是“寻常事”。目前,全市已建成达标的乡镇文化站54个、“农家书屋”1100家,全面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直播卫生电视工程建设。

    同时,持续开展“基层服务号”农村行活动,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目前全市建成农村艺术团、合唱团、山歌队、舞龙舞狮队等业余群众文化活动团队近900支,人数达1.8万多人。

    文化浸润,造就着引领文明风尚的新型农民。

    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柳州市城中区环江村的卢丽华却在农家书屋熏陶下,学会了如何与婆婆沟通,吵吵闹闹的一家从此其乐融融。后来,卢丽华把《小故事·大道理》对自己的帮助写成文章,还荣获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

    共建促和谐

    过去,柳州市六县的县域经济仅占有全市经济总量的三成。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

    为让农村人享受更多的城市文明,柳州市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大力推进“沿209国道工业文明辐射示范长廊”建设,从市区到209国道沿线村镇选择100个自然村开展创建工作,通过沿线各县区区域性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整体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沙田柚 组织实施 多渠道 主导产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