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阅尽铅华华终为农


    本报记者刘强

    始建于1905年的中国农业大学,迄今已过百年。百余年来,中国农大与国家的命运相连相系,沉浮相依,走过了一条沧海桑田之路;

    百余年来,中国农大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心系“三农”,其培养的10万余名本硕博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研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中国农大科研成果迭出,仅“玉米系列品种”近十年推广面积就达3亿亩,奶牛基因研究项目成功地将人乳中独有的重要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等基因组中,在牛奶中表达出人乳蛋白,实现牛奶“人乳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大与时俱进,坚持开放办学和民主治校,“红色1+1”科技行动和大学生村官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中国农大映照了国家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全过程,而学校也走上了一条发展壮大之路,一些学科水平目前已跻身国际前列。

    2002年,中国农大顺应时势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顺利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基础已经夯实,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已经悄然而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是党和国家对学校的殷切期待和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在10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必然选择。

    科研兴校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中国农大在河北省曲周县建设的“曲周实验站”,是一个校县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奇迹,该实验站至今已办近38年,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变化,实验站的工作都没有停下来过,而且还越办越好。

    现任曲周实验站站长、中国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潘志华教授介绍:“曲周实验站始建于1973年,当时是带着党中央下达的任务为曲周县治理盐碱地,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盐碱问题得到了解决,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350公斤,1993年,由试验站师生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开发’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标志着实验站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第二步任务则转移到了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小麦玉米双高(高产、高效)创建为重点,二是全方位服务新农村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曲周实验站在盐碱地上创下小麦平均亩产424公斤、玉米平均亩产546公斤的记录,同时集成了小麦玉米高产高效吨粮田技术,包括耐密高产优良品种应用技术、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秸秆还田和土壤培肥技术、增密晚熟高产栽培技术。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中国农大帮助当地编制县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以建立优势产业、建设基本农田、建造公共设施;改建乡村公路、改善人畜饮水、改进居家条件、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为重点。

    农业生产要真正实现高产高效,首先要“良种先行”。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主任、中国农大寿光蔬菜研究院负责人沈火林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国种业特别是经济作物种业与农业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振兴民族种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的,而这也正是中国农业大学在重要蔬菜基地寿光市成立“蔬菜研究院”的原因。

    2006年4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寿光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与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署)。五年来,研究院坚持“蔬菜良种国产化研究”的主导思想,已选育出8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蔬菜新品种,其中包括“寿研”系列4个甜瓜品种、两个丝瓜品种和“中寿”系列两个辣椒品种。在这8个新品种中“中寿12号”辣椒表现得最为抢眼,该品种产量高,比同类型品种增产10%,商品性特别好,已经在潍坊市布置了300个示范点、推广面积1万多亩,在全国辣椒主产区布置了600个示范点,综合表现优于同类型进口品种,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物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农业物联网更是一个新

    兴产业,2009年成立的中国农业大学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就是专门致力于农业物联网技术及产品研发的团队。该中心主任李道亮是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同时还是农业部农业农村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目前,中欧信息中心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传感器产品8种、无线网络测控终端6种、应用平台4类。在江苏、山东、天津等20个省市建立了水产养殖、农田灌溉、设施温室和土地生态监测等应用示范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蔬菜 玉米 土地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