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千年“铜冶之城”的转型求索


    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消除城乡差别

    城乡差别大,谈不上全面发展;二元结构不破,可持续无从说起。“而要做到这一切,从根本上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才可能实现。”荣绪俭说。

    2010年,大冶从政策、投融资、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体制机制“六个创新”,要破除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体制和政策壁垒,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公共财政合理分配制度。

    城乡一体化首要和重要的前提是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大冶农民人均纯收入6673元,但与城镇居民比仍相差2.28倍。由于土地分散,农民种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低,一方面散户农民种粮缺少积极性,另一方面种粮大户无地可种。

    对此,大冶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通过搭建村镇市三级土地托管流转服务中心,推行宅基地置换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收益置换社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股份,以及对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激励等方式,让农民土地受益最大化。

    目前,大冶流转土地10.2万亩,占耕地面积20%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农民直接或间接收益大幅提高。鑫东公司租用农民土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土地每亩净收入达4100元,是原来的13倍;农民每亩土地收益6400元,包括租金、打工工资、股金,是原来的21倍。

    在民生方面,大冶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对接、新农保和城镇居民(职工)养老保险对接、农村低保与城镇低保对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基层卫生标准化、基层文体设施标准化,城乡公共服务逐步均衡,还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在户籍管理方面,取消歧视农民的一系列行政和社会管理政策,真正实现“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模式。

    为转变干部作风和提高为民办实事水平,大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以“千名干部下基层”、“三万”活动为载体,从富裕乡镇选派党委书记到困难乡镇工作,推动贫富乡镇均衡发展,全市14个乡镇(场)、街办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

    短短一年多时间,大冶10多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相继出台,涉及就业、医疗、教育、权益保障等方方面面,发展的着力点由城市向农村倾斜,农民从过去的“被主体”变成真正的“当主体”。

    “原本只有城市才能享受的‘专利’如今延伸到了农村,一幅城乡互融、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已初显端倪。”傅继成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的经济转型算得上初战告捷。但仍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加快步伐,让城乡一体化之路越走越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试点村 农产品加工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