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百谷壮乡的红军村


    今年9月,范敏的“村官”任期将满。她说:“我还有很多想法没来得及实施,如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组织农村妇女搞副业,等等。”范敏想留在百谷村,永远当一名百谷人,为这个光荣的红军村发展竭尽全力。

    但她的这一愿望能否实现,目前充满了变数——由于户口不在百谷村,按照“广西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范敏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此,她表示:“即使我离开百谷村,我也会时刻关注它。”

    另一个外来青年叫宋学军,他在百谷村村西办了一个养猪场。2000年,宋学军在百色农业学校(中专)就读畜牧兽医专业,2003年毕业后去广东打工,在一家大型养殖场做技术场长,每月工资3000元。干了3年后,宋学军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要自己当老板。

    2006年,宋学军毅然辞去场长工作,回到百色市田东县小龙村租地搞生猪养殖。2007年他与百谷村的姑娘黄海珍认识并喜结连理。在黄海珍的建议和支持下,2008年12月,他和大舅哥黄卫东合股投入50多万元,在百谷村建起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有120间猪舍的小型养猪场,存栏母猪80头,存栏育肥猪300头,年出栏生猪3000头。

    由于有技术作保障,宋学军养猪很有起色。他说,今年下半年准备将养殖场规模再扩大10亩,租金每亩1200元,总共需要贷款100万元。为了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今年5月初他注册了一个公司。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能否从银行贷出钱。

    两个老红军的故事

    岁月如梭。在百谷村,当年参加过“百色起义”,后来又参加红军,如今仍健在的老人只剩下两位——93岁的李著尧和92岁的韦建邦。

    李著尧住在老村临街的小楼里,当女儿陪同他出来见记者时,老人还特意整了整衣衫。看得出,老人身体健朗,耳聪目明。

    李著尧的经历既坎坷又传奇。他出生于1918年七月十五日(农历)。1929年初,年仅11岁的他当上了百谷村的少年先锋队队长,开展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并参加了百色起义。百色起义之后,李著尧成为红七军21师62团1营1连的通讯兵。1930年红七军整编北上江西时,李著尧因年纪小被留在家乡边务农边打游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李宗仁部队来百谷征兵,时年19岁的他被拉兵,成为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后来任班长兼机枪手。8年间,他先后转战湖北、安徽多个地方参加抗战。1945年8月日军投降,他所在的528团奉命回安庆接受日军投降。

    “抗战胜利后,国共又斗起来。我们是红军的人,不愿意打红军,就回家了。”1945年12月,李著尧等8名田东老乡因不愿与红军打仗,一同脱离国民党部队,从安庆秘密逃回家乡。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广西全境尚未解放。当年12月,李著尧被选为百谷村民兵连长,带领百谷村民兵到七里地区剿匪。之后几年,他在广西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参加右江河疏河工作,直到1957年后就一直在家务农。

    回忆这一生两次参军的经历,李著尧老人仍充满激情。但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老人说,2010年9月4日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国家向在乡抗日老战士发放补助金,因此他曾给县民政局写过一份申请报告。然而遗憾的是,60多年来,那些能够证明他参加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和记录早已丢失,因此,尽管他的申请报告上有村委会的证明,还有其他人按的鲜红手印,但仍然没有获得批准。看得出,抗战经历在老人一生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是永远无法忘怀的。“我在这一生中,永远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永不变。”李著尧说。

    与李著尧相比,韦建邦老人的情况要好很多。1929年,还是10岁孩子的韦建邦在兄长们的影响下,参加了少年先锋队,从事和李著尧一样的工作。红七军北上江西之后,韦建邦留下来打游击。1949年8月,经同村朱鹤云少将的推荐,韦建邦到广西革命大学学习,3个月后被分配到田东县邮政局,后来成了一名县文教员,参加地方土改工作队。1954年因家里人多,吃饭困难,韦建邦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务农操持一家人生计。

    韦建邦老人如今也是身板硬朗,每天还要独自上邻居家搓一回麻将。回忆早年的往事时,韦建邦老人思路清晰、情绪兴奋。但是,当说到自己回乡务农的原因时,他叹息道:“过去家里孩子多,挣工分的少,吃饱肚子是每天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1981年,百谷村分田到户后,由于家里劳动力多,老人的儿子韦志高开始琢磨出去搞点副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香蕉 后代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