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百谷壮乡的红军村


    1964年,百谷村群众开始吃上白米饭,不仅能吃饱肚子,过节还能吃上猪肉。当时,每个生产队都养猪。政策规定,养两头猪一头交给国家,另一头才能自己杀。后来政策改为交一头猪,自己可以杀两头猪了。等到1972年韦应念高中毕业回村务农时,每个生产队都养了几十头猪,供应吃肉更有保证了。

    党和政府一直没有忘记当年壮乡的革命群众。1967年,国家给百谷村拨了一笔款子,每户200~300元。当时,这些钱基本上能建起一户民房,于是村里有200多户群众用这笔拨款建起了新的砖瓦房。

    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粮食吃不完,开始有人养鸡、养鸭,或用粮食酿酒出售,还有人开始做粮食买卖,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村里原来有耕地1260亩,其中水田790亩。去年3月,200亩土地以每亩每年1000元集中流转给一家公司种植大棚西瓜。今年初,县里的湿地公园项目又征占了200多亩,按照项目规划还要征400亩。如今加上村民的自留地,全村人均还有4分地。

    由于离县城近,农民除了种植水稻、秋冬菜和养猪之外,很多人都在城里或城周边谋了一份生计,做买卖、跑运输、办旅社、开饭馆、到工厂上班等等,干什么的都有,日子过得不错。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30元,百谷村因此成为百色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村之一。

    随着县城的扩展,5~9组的一部分已经成了“城中村”。41岁的6组组长莫英文告诉记者,6组共有36户143人,现有75亩地,已出租58亩,剩下10多亩种点儿玉米。全组基本上没有人搞农业了,一般都从事运输、餐饮和房屋出租等。全组户均收入超过6万元,有家用小轿车5辆、摩托车每家两三辆。论农民收入,6组在全村9个小组中排名第二,排在第一位的是只有24户80人的9组,9组地处县城,家家开旅社,每户年均收入都超过10万元。

    1~4组居住在右江岸边的老村,一条细长的街道串联着家家户户,街道整齐,楼房高耸,门挨着门。这些村民虽然没有5~9组那么富裕,但几乎家家都住进了3~4层高楼房。每天傍晚时分,人们便搬出小板凳、小马扎,坐在自家门前乘凉,或凑在一起聊天,气氛融洽。走在这条街上,看着一户户敞开的大门和那些坐在门口聊天的老人、妇女和小孩,你会感受到一份淳朴和善良,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大家庭。

    与村民收入快速增长相比,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则多了几分坎坷和艰难。1997年村里从农村合作基金会贷款200万元,在村北兴建了一个占地32亩的蔬果批发市场,每年收租金10万元。1999年,农村合作基金会被撤销,村里因无力还款,2001年这个市场被政府以成本价收回。如今,村集体收入很少,每年只有1万元,主要靠出租1个鱼塘和1间房子。

    两个外来青年的奋斗

    2008年9月,百谷村迎来了一位新人——24岁的大学生范敏。

    范敏给人的印象是年轻、漂亮、活泼、办事利落。范敏的到来,为百谷村“两委”增添了活力,村民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大学生。管理村务、村委值班、发放和整理陈列馆资料、充当合唱团主持人……与村里的干部比,范敏不仅有活力,还有知识、有文化。范敏自称为百谷村“管家婆”,村民们则称她为百谷村的“大管家”。

    两年多来,范敏走遍了百谷村的每一户人家。谁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做什么事,都愿意跟范敏说。当有的村民忙不过来时,连上街买肉、到银行取钱这样的事情也让范敏帮忙去做,信任程度可想而知。走在村里,村民们看见范敏,老远就和她打招呼,部分女村民更是亲热。范敏已经完全融入了百谷村。

    而最让村民们对这个大学生“村官”信服的是,范敏为村里干成了两件“大事”。

    2009年底,范敏利用了解的政策信息,开始逐个组询问村民“最想解决什么事”?最终确定为6组修一条排污水沟、为7组建一条村水泥路。事情确定后,范敏积极建议村“两委”开会讨论、组织村民小组代表开会、上报材料等,事情办得干净利索。在政府的补贴下,去年3月,一条总投资2.5万元、长200米的水泥路建成;7月,一条投资20万元、长600米的排污沟完工。村民们对范敏的工作能力刮目相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香蕉 后代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