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百谷壮乡的红军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百谷村,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浓墨重彩的一笔。“百色起义”的烈火从这里燃起,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到这里进行革命指导,韦拔群、余少杰、韦如山等革命烈士曾在这里宣传革命理论,朱鹤云少将和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者曾在这里战斗成长并走向全国。

    5月的田东大地,骄阳似火;漫山遍野的芒果树、香蕉树,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了这片红色热土,走进因“百色起义”而闻名遐迩的百谷村,感受这个有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红色乡村。

    右江起风雷家家当红军

    百谷村地处右江河畔、田东县城西郊,世代居住着壮族群众。

    1926年5月,百谷村青年韦如山,被广西党组织选送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班学习,当时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是毛泽东。韦如山在农讲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9月被派回家乡工作,成为恩隆县(今田东县)农民运动特派员,兼任恩隆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他以百谷村为基点,组织发动村里的韦纪、韦秀峰、曾绳武、韦天恒等一批青年开展农民运动,白天教村民学习识字,晚上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和马列主义……百谷村沸腾了。1927年,百谷村在当地率先成立了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妇女委员会和青年先锋队,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全村98%的青壮年男女参加了革命群众组织。

    “4·12”反革命政变后,韦如山被国民党悬赏通缉,被迫转向山区活动,生活条件异常艰苦。1927年夏,韦如山终于病倒,由于缺医少药,病情迅速恶化,年仅24岁的他带着未竟事业的遗憾离世。

    韦如山倒下后,百谷村群众在韦纪、韦秀峰等共产党员的带领下继续同反动派斗争,并于1929年6月成立党小组。

    百谷村的村南头,就是著名的右江二牙码头。1929年10月20日,邓小平率领参加百色起义的水路部队和机械船从这里登岸。10月28日,在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下,雷经天、李谦指挥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第三营和百谷等村的1000多名农民自卫军,发动了著名的“恩隆暴动”,围歼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和驻百谷村的敌兵。这次暴动打响了“百色起义”的第一枪。

    百谷群众是有血性的。“恩隆暴动”时,百谷全村86户,除1户地主逃跑外,其余85户家家有人参加赤卫军和红军,人数达131人。

    令百谷村群众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是,战斗当天“演戏”的故事。当时,为了麻痹敌人、掩护暴动,村里给两对新人安排在28日“百色起义”当天办婚事,以办婚事的鞭炮声来掩护暴动的枪炮声。韦如山的堂弟媳、今年90岁高龄的蒙秀娥老人回忆说:“当天我和韦仁河结婚,堂哥韦天恒准备参加‘百色起义’战斗,但他严守机密,谁都没有告诉。战斗一打响,枪声大作,婚礼受了点虚惊。战斗结束后,婚宴变成了庆功宴,我们请村里参战的农军喝酒,为他们接风洗尘。”

    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江西,百谷村有9人参军北上,其中7人牺牲在北上的征途中。此外,百谷村还有69名赤卫军队员,被编入留守的韦拔群红七军21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反击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

    1931年至1935年,韦纪、韦秀峰、韦天恒、曾绳武等共产党员先后战死沙场。其中韦纪曾任21师62团的营长,其余几人牺牲时都是连级干部。

    后人敬仰先烈,尊称百谷村为“红军村”。

    村民富裕衬着集体拮据

    百谷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共492户、1774人,其中1~4组在右江岸边,5~9组位于县城(平马镇)边。

    百谷村有一个花园式的活动广场。广场边上有一个水泥露天舞台,舞台左边是村“两委”办公楼,右边是百谷红军村陈列室。2006年,陈列室被命名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记载着百谷村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现年60岁的韦应念,衣着朴实、为人低调。他从1995年开始担任村主任,2005年开始兼任村党总支书记至今。

    据韦应念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百谷村和全国一样,经历土改,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生产建设活动。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百谷村群众只能吃用盐水煮的香蕉根、香蕉芯艰难度日,虽然没有饿死过人,但很多人脚浮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香蕉 后代 耕地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