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产业技术体系对粮食增产贡献巨大


  在运行机制上,实行育种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产业内部合作机制。针对育种材料交流难的问题,产业技术体系利用水稻产业体系网络,收集了1000余份香型水稻地方资源,集中开展现场观摩、合作研究与利用,为我国香稻资源的开发性保护奠定基础。在信息方面水稻体系率先编发体系动态信息,为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专家了解各地水稻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趋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内部机制上,水稻科研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体系专家只有更多地与技术推广结合、与生产部门结合、与种业和加工企业合作,才能加快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自身价值实现。由岗位专家朱德峰研究员等首创的水稻钵型毯状机插技术,正是由于与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分局的合作,才更快地促进了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加快应用。2010年12月,体系邀请陈温福院士等四位体系专家在第九届稻博会高层论坛上作学术报告,与技术推广部门加工企业等共同探讨水稻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既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又重视新品种、新技术的现场观摩。特别是体系的很多重点任务和前瞻性研究在田间地头显现,既有育种研究室培育的新品种,又有栽培研究室的高产创建。为此,体系从2009年开始联合超级稻协作组实施了学术报告和现场观摩活动相结合的制度。

  记者:体系内的成员在体系里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体系在现代农业中充当怎样的角色?

  程式华:他们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每一位岗位专家身后,都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创新团队。他们都是技术示范的先遣队。在体系的统一安排下,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根据各生态区特点和水稻生产实际,并依托体系项目经费支持,通过参与和主持的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农业行业科技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层次科技计划和推广项目,率先、直接将所在创新团队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大规模示范展示,促进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向稻农开展技术培训是体系专家的重要工作考核内容。据统计,3年来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结合播种、育秧、田管、收获等关键季节,共培训稻农30余万人次,提升了一大批稻农的科技素质、生产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特别是每到水稻生产的关键季节,或是遇到了异常的自然灾变,体系专家纷纷带领自己的创新团队参加当地农业部门组织的科技服务团走村入户,与稻农面对面进行交流,实地调查了解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了解田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并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及时提出技术建议,科学指导田间管理,促进水稻增产丰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科技服务 粮食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