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唐园结 何兰生 庞博 王家增 李丽芳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曾是广西这个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沿海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省区留给人们的印象。
如今,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地,广西从来没有过地站到了多种重大机遇叠加的交汇点上,从未像今天这样聚焦着国内外参与开放开发的热情目光,从未像今天这样赢得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近日,就开放开发区域协调新格局下的广西“三农”发展,本报记者专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
用好叠加机遇,谋划“三农”发展
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交汇区域,北回归线横贯中部,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农业发展的优势很多。近年来,广西已经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优势产业,是著名的“中国糖都”,全国桑蚕第一大省、全国最大的木薯产区和生物质能源基地。而碧海蓝天、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更是广西的一大优势、一大品牌,非常适宜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记者:广西是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我们看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广西通过深入实施“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总体布局,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个开放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广西崭露头角。请问郭书记,这样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将会给广西的“三农”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郭声琨:2008年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实施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的最大支持,也是对广西的最大鼓舞。广西迎来了千年等一回的重大历史机遇。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广西科学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大区域,标志着“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的正式确立。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枢纽和前沿地位,从一个边远省份一跃成为对外开放前沿,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交汇点。广西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知,为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和投资广西,为加快广西发展赢得更多外部资源,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广西开放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开展农业交流合作、拓展广西农业发展空间、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也推动着广西农业农村的大发展。
这些年来,广西的发展战略实现了从江到海的转型,转身向海,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有挑战,对广西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给农产品带来冲击。面对热带农业同质化带来竞争压力,我们大力发展柑桔、香蕉、食用菌、冬季马铃薯等东盟国家不能生产或没有优势的产业,促进了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批特色农产品产量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日益巩固,提升了广西优势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广西还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主要平台,发挥区位、资源和科技等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农业交流合作。“十一五”期间农业利用外资9.47亿美元,引进区外境内农业合作项目资金400多亿元人民币,广西农垦还到印尼、非洲等地开展投资合作,农业对外开放取得了新进展。
开放开发的新格局,加快了特色优势农业发展,2010年广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670.37亿元,居全国第10位,比2005年增长29.7%。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培育形成了畜牧水产、林业等千亿元产业,蔗糖、桑蚕、木薯、速丰林、水牛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
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495元增加到2010年的4543元,年均增长12.7%,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记者:“十二五”时期,广西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和带动作用加快“三农”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16/16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