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京郊农民种菜也潇洒


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配套、直送”优新技术—— 京郊农民种菜也潇洒

  □□ 本报记者周铮

  “以前我种黄瓜,到这个时候,打药怎么也得2000多元出去了,但今年,我才花了100多元,用的是生物防治,黄瓜长得特别好,这都是赵站长给我们推广的新技术!现在,我种菜可省心了,大棚里有事,打个电话给赵站长,他一来,啥问题都给解决了。”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村农民孙振德前不久来参加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召开的“果类蔬菜高产高效示范综合技术推介会”,会上见到记者后,便向记者夸起他们的赵站长。

  孙振德说的“赵站长”就是板桥村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农技员赵世福。像赵世福这样,到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新技术,随时为农民解决种菜实际问题,让农民种菜省力又高效的农技人员,在北京有一个团队——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

  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记者更多地了解了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情况:让农业科技成果及时“落地”,过去是北京农业科技推广的瓶颈,为了冲破这个瓶颈,尽快让京郊农民更多地享受农业科技进步的惠泽,2009年北京市成立了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创新团队集合了北京农业科技各路专家,来为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去年,创新团队精心选育了一批高产、高效的果类蔬菜主导品种和简单易操作的实用技术,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面对面向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蔬菜产业是北京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番茄、黄瓜、甜辣椒、茄子4个果类蔬菜,不但在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京郊菜农收入中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种菜不易:由于蔬菜的常年连作,致使根结线虫、根腐、疫病等发生严重,缺乏抗连作土传病害的品种;肥、水投入不科学,造成土壤板结、污染、连作障碍;管理方式不当造成病虫害严重;农民对病虫防控基本知识的缺乏,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等问题,影响着蔬菜生产,困扰着京郊菜农。

  今年,为突破果类蔬菜生产的这一节点,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集团作战、攻艰克难,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总农艺师李季研究员带领下,创新团队集中了北京育种、栽培、水肥、病虫害防控、设施设备、农产品加工及经济评估等领域的15位岗位专家及6个区县的综合试验站站长和69名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共同为北京果类蔬菜生产管理和销售问题把脉会诊。经过反复研究筛选,创新团队提出了4种果类蔬菜作物的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并对京郊基层技术人员和菜农进行培训,在北京10个区(县)的100多个点进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的示范。

  蔬菜上长虫、生病,打药不安全,不打药蔬菜难长好,对此,创新团队在京郊主推了免杀虫剂技术。选择“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以及物理和农业防治,利用捕食螨、丽蚜小蜂来控制田间的螨类及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的虫口量,减少了农民打药次数。实现了在蔬菜生产中少使用杀虫剂、农药不超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针对连作温室土壤障碍,在设施菜田的休闲期(7~9月),创新团队推广夏季休闲期填闲甜玉米及秸秆还田技术,农民在设施菜田种植甜玉米并进行秸秆还田,对菜田土壤进行修复,通过这一技术的推广,既补充了以后温室的土壤有机质、提高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又解除了土壤连作障碍,收获的甜玉米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创新团队推广的4种果类蔬菜作物的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把过去推广果类蔬菜各个单一品种、技术的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从果类蔬菜优良品种选择、改善土壤质量、节肥节水、病虫害物理防治和天敌防治等不同方面给予综合考虑,进行优新技术集成后,再向农民推广。农民“吃”上这样的“科技套餐”,种菜更省力、更高效了,生产的蔬菜更安全、更绿色了。在提高农民种菜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对确保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京郊菜农们非常欢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连作 甜玉米 黄瓜
上一篇 : 图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