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倩:守护西部孩子的求学之路
□□ 新华社记者阿依努尔
5年前,怀揣支援西部的梦想,刚满22岁的河北大学生孙丽倩,来到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阿勒泰地区乡村当了一名支教教师。短短几年时间,她不仅选择了扎根边疆、守护西部孩子的求学之路,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了志愿者精神。
2006年7月,孙丽倩刚从河北石家庄学院毕业,在中国“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计划的感召下,来到地处偏僻的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寄宿制中学,当了一名汉语教师。
切木尔切克乡70%以上的人口是哈萨克族牧民。学校的领导将初三年级42名学生交给她全权管理,在一年支教期间内,孙丽倩与这42名学生同吃同住在学校,朝夕相处,为了让他们顺利考入高中,她将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
这42名学生中有不少来自偏远牧区和贫困家庭,长期营养不良的寄宿生活让他们面色苍白、学习无法集中精力。为此,孙丽倩坚持自己动手做饭,省吃俭用节省开支,把每月发给自己的600元生活费几乎都补贴到这些贫困孩子身上。经过努力,全班有26名学生考上了高中,是近些年来学校取得的最好中考成绩。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目睹这里的艰辛与荒凉和孩子们的求知热望,孙丽倩最终决定留下来,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支教。
2007年,孙丽倩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喀拉通克小学。当初与她一起来新疆支教的志愿者有的回到了内地,有的则考取了县城或市里的公务员,而她一干就是整整三年。
喀拉通克小学是一所双语小学。但学校教学环境的艰苦和简陋还是让孙丽倩不免有些失望和诧异——几排破旧的土坯房子,教室里桌椅“嘎吱嘎吱”作响,墙上的黑板斑斑驳驳、难以书写……
“不是没有想过离开,但看到我可爱的学生们从15公里外的家步行为我带来一把萝卜、一兜土豆时,看到淳朴的家长因为我的到来高兴得合不拢嘴时,我就不想再走了。”孙丽倩说。
如今,因人少合校,喀拉通克小学的孩子们很快就要集中到县里上小学了,孙丽倩也被调到富蕴县二中。
在过去的几年里,除了做一名支教志愿者坚守三尺讲台,孙丽倩还当起“麦田守望者”。2006年,刚到新疆的她与另一位志愿者王晶冰把“中国麦田计划”带入新疆,成立了“中国麦田计划”新疆分社。“麦田计划”旨在资助贫困儿童,作为“麦田计划”新疆分社的负责人和发起人,三年来,孙丽倩的足迹遍布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的乡镇和农村,教学和走访成了她全部的生活内容。
一路坚持下来,孙丽倩看到了令自己惊喜的成绩:她在阿勒泰地区实地走访学生146人,资助贫困中小学生90人,募集资助款近25万元。在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富蕴县等地的教学点建立“麦田图书室”11间,募集图书12万余册,发放书包、文具等120余套,发放体育器材300余件。在她的感召和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麦田计划”志愿者队伍。
因为想念父母、惦念朋友,孙丽倩也曾偷偷哭过不少次。几年来,远在石家庄元氏县姬村镇北吴会村的父母不断打电话催她回去,说已为她在河北联系好了工作。但面对朝夕相处的孩子和青春无悔的选择,孙丽倩只能在电话里恳求父母的谅解和支持。
无私的奉献回报给孙丽倩温暖的惦念和引以为豪的嘉奖:她带过的学生有不少考上大学;学生们总是会给她打来问候的电话、寄来祝福的信件、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喜悦。2010年,孙丽倩被授予第八届“中国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07/22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