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无用”沙柳变身“摇钱树”


鄂尔多斯生态建设思路转变调查—— “无用”沙柳变身“摇钱树”

  本报记者张五四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这样一句顺口溜:“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牧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市里一位领导对记者说,沙退人进,一直是每届政府主要研究和实施的一项工作。

  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为了改变恶劣环境,创造出了许多“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上个世纪60年代“全国牧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乌审旗的“治沙女英雄”宝日勒岱;上个世纪90年代“把树种到联合国”的达拉特旗的“治沙模范”王果香等。通过数十年来的摸索和实践,该市治沙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过去单一种树种草转变为与产业挂钩、与改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挂钩的良性生态建设之路。

  该市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种植沙柳,即使是天然沙柳也几乎遍及所有旗县区。过去,沙柳的主要用途是当柴烧,再加上传统的粗放式畜牧业经营模式,使得沙区治理的成果屡遭破坏。从1999年开始,全市实行禁牧政策,在严格沙区资源管理的同时,坚持产业化的思路指导生态建设,即建设沙柳、沙棘等林沙产业基地,着力培育造纸、麻黄等林沙产业龙头企业,不仅逐步改变了“贫瘠荒凉”的环境,还让过去“没多少用处”的沙柳变成了农牧民的“摇钱树”。

  该市大规模种植沙柳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有了沙柳,沙漠有了绿色,人们同时还发现,小小的沙柳还隐藏着巨大的商机。达拉特旗以沙柳为原料的木板加工企业很多,沙柳做成的板材用途很广,做家具、装修、包装等,市场上需求也很大。目前,沙柳的市场价格每吨在300~400元左右,比前些年高出10多倍。

  沙柳产业不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还大大提高了治沙的速度。人们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0年前我们这儿一刮风连眼都睁不开,有时候一觉起来,沙子堆得连门都推不开,现在可不一样了,就是春季刮大风也见不到沙子了,去年仅种植沙柳一项我就收入6000元……”站在有些泛绿的沙柳条里,达拉特旗哈拉以更村村民刘挨的脸上满是笑容。如今,他已经拥有200亩沙柳地,这就是他的“绿色银行”。与他一样,村里100多户人家家家都种沙柳。

  多年来,达拉特旗坚持宜林荒沙到户治理,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流转和国家、集体、个人、联户“四轮驱动”的治沙原则,深入持久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到目前,该旗累计治理沙化面积171万亩,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土壤条件 荒漠化 麻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