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探索社会管理长效机制


探索社会管理长效机制 ——夏津县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探访

  □□

  本报记者杨志华通讯员万庆华张胜利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夏津县群众服务大厅里采访,看到这样四行醒目的标语。

  近年来,夏津县以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统领全局,以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为突破口,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破解信访困局,发展紧紧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发展目标赢群众支持,一举扭转了连续几十年的“上访大县、经济小县”局面,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县委书记杨同军告诉记者,4年来,县级领导共接待群众上访1800多批4100多人次。2009年,全县进京、到省上访数量比2006年分别下降91%和86%。2010年,夏津县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县级代表参加全国群众工作现场会并做经验介绍。

  把信访作为“一把手工程”

  夏津县历史上就是一个经济小县、上访大县。2007年,夏津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认识到,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干群关系对立。要想把全县上下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必须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因此,在做决策、干工作之前,必须弄清楚群众到底在想什么?盼什么?

  “信访信访,群众信任才上访,不信任你就不会找你,就会找上级,找别的办法解决问题。所以,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杨同军说。为此,夏津县提出了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及全局工作的思路,围绕“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的执政理念,在全县各级干部中广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秉承这种理念,面对375件历史积案,夏津县把信访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突破口,杨同军带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走访”活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2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头进村入户,将各类上访案件梳理归类,逐一建档。通过开展“矛盾集中调处月”活动,集中调解处理信访难题。

  姜保成是夏津县最老的信访户,要求落实1955年公私合营时房屋产权,1980年以来多次上访。2009年12月,杨同军接访姜保成,决定为他解决住房和生活救济问题,使姜保成息诉罢访。

  如今像姜保成这样的375件历史积案全部解决,杨同军总结出“五大化解法”,即有据可依的政策化解法,困难群众的救助化解法、入情入理的感情化解法、“于法无据、于情有理”的变通化解法和法律援助化解法。

  信访工作走上制度化道路

  通过领导大走访和矛盾集中调处月活动,夏津县积案、难案逐渐化解。如何使信访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夏津县又进行了探索。

  夏津县首先把县委书记县长接待日形成制度。把20日、10日分别作为县委书记杨同军、县长才玉璞的固定信访接待日,面对面接待上访群众。每次接访前三天,县里大张旗鼓宣传,让想上访的群众知晓信息。

  让群众选择领导是夏津县信访工作的又一创造。夏津县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每天轮流接访制度,并向全社会公开每位领导的接访日,根据领导的工作分工,让群众自愿选择领导。10个职能部门天天有人集中在县委群众服务大厅办公,改变了过去单纯由信访部门跳“独脚舞”的尴尬局面。

  夏津县还实施领导包案带头下访制度。县级领导每人都承包几个积案、难案,一包到底,“变上访为下访”,尽量让百姓少跑腿。对待老上访户,跳出就案办案的圈子,从关注民生、调解协商、理顺情绪入手,注意以情感化,消解老百姓心中的疙瘩。 (下转第二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