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文龙胡立刚
在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渐趋饱和,难以进一步突破的情况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依托哪些新的投入?地处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和余杭两区,进行了不同的实践和探索。一个依靠资本投入,实现了现代农业的腾飞,另一个则潜心管理投入,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萧山和余杭是杭州的两个新区,一个地处钱塘江南岸,一个位于钱塘江北岸,经济比较发达,都是全国百强县(市、区),但两地资源禀赋各有不同,文化传承差异较大。正是不同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两地选择了不同的农业要素投入之路。
杭州市副市长何关新认为:现代农业具有四大要素,这就是劳动、土地、资本和管理。萧山、余杭两地的实践说明,现代农业的要素投入已经从传统的劳动投入、土地投入,逐步转向更高层面的资本投入和管理投入。
萧山农业的资本投入经
对萧山的印象,一般人都认为是工业发达,但看过萧山的农业后,许多人都会感慨,“想不到萧山的现代农业和工业可以并驾齐驱。”萧山区副区长赵立民认为:在工业化进程日渐加快的萧山,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资本密集型的道路。
资本投入对许多地方的农业而言,几乎可望而不可即,但在萧山,则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萧山是全国“十大财神县”,民营企业十分发达,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32.9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485家,占全区工业年产值的91.2%。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完全有条件投资农业。而且这批企业家大多从农民脱胎而来,对农业投资怀有与生俱来的冲动。
而萧山独特的土地资源禀赋则成为民营资本进入农业的温床:因为地处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南岸,因此,萧山有大片滩涂可供围垦。历年来,萧山围垦所得的耕地达56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这些土地完全不同于南方“地无三尺平”的丘陵山区,而是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在道路、灌溉设施等具备后,十分适合规模化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
土地有资本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萧山现代农业的大发展。蔬菜、苗木、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先后在萧山形成。一大批工业企业敏锐地觉察到农业领域的发展空间,纷纷投身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生产日化产品的“传化集团”搞起了种子种苗,生产汽车配件的“万向集团”搞起了养殖,做精品家具的老板则建起了“中国花木城”。
记者参观采访了杭州天海控股集团,这个生产、加工、销售白对虾起家的农业龙头企业,现有6家子公司,固定资产近一个亿。无论是公司治理结构,还是厂房设备、生产技术,都已经从传统的农业企业脱胎而出,成为了一个完全彻底的现代化的企业。公司全年收购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7000多吨,加工成品4500多吨,年销售值近2.5亿元。
萧山区农林局局长张洪其认为,“天海控股”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一点,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原来十来个人、七八条枪的小作坊式农业企业主宰不了市场。只有持续的资本投入,才能帮助企业找到发展的制高点。
雄厚的资本积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记者了解到,萧山目前已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10家,年加工、销售产值200.8亿元,出口交货值79亿元人民币。加工业的蓬勃兴起,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集中度得到大幅度提升,2009年,五大特色产业占萧山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比整个杭州地区的平均值高出10%。
为弥补当地土地资源不足,许多农业企业开始走出萧山建基地。至目前,已外建基地227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萧山”,整体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2008年,由区农产品加工协会和51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投资的“农业发展大厦”在萧山破土动工;与此同时,投资10亿元的萧山花卉中心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可以预见,随着资本的不断进入,萧山的现代农业必将发生新的裂变。
余杭农业的经营管理账
“规模不大,花样不少。”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对余杭农业的评价。如果说萧山农业是依托资本闯荡市场的一个强者,那么余杭农业更像是一个把有限资源经营得井井有条的管理大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22/16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