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人的“饭碗”自己端


    □□   本报记者 冯雷 黄朝武 张丛 王瑜

    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创造了粮食“七连增”的伟大奇迹,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我国粮食增产之路应该怎么走、如何建立粮食增产长效机制等话题纷纷建言献策,共谋国家粮食安全大计。

    “饭碗”让别人端自己就没饭吃

    针对有人认为“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可以从国外买”的论调,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唐洪军认为,依靠国际贸易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以养活中国人。即便有,作为比石油重要得多的战略资源的粮食,别人也不一定卖给你。近几年一些国家由于粮食危机引发政局动荡更是提醒我们,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自给,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否则自己就没有饭吃。

    唐洪军说:“不能因为粮食年产量达到1万亿斤,就可以松口气了。之所以我们仍要强调稳定粮食在1万亿斤以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消费量太大。如果满足不了需求,就可能引发食品短缺、通胀、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和国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徐秋芳认为,粮食生产“易下难上”,因为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种粮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这些制约粮食生产的诱因和压力日益突出。因此,我国13亿多人口的“饭碗”还远不是“铁饭碗”,容不得我们对粮食生产抱有丝毫侥幸。

    “过去,粮食要是连着3年增产,就可能出现卖粮难。现在我们达到‘七连增’,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是长期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技中心副主任陈立昶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另外,现在粮食丰产是在削减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大豆等油料大量进口的背景下实现的。换句话说,假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不减少,我国的粮食生产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陈立昶也表示,在粮食连年丰收之后,更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被眼前景象麻痹,要一如既往地重视粮食安全,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率达到95%以上。

    “重粮”惠农政策期待继续给力好政策带来大丰产。近年来,一系列“重粮”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并得到有效落实,成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的重要保障和直接推动力。代表委员们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增产,依然需要发挥政策的强烈导向和激励作用。

    “发展粮食生产首先是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十一五’我国粮食生产的成功经验是实施补贴政策,让农民种粮有收益。”唐洪军建议,“十二五”继续实施并完善各种种粮补贴政策,逐步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和增加补贴种类,新增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同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促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粮价合理水平,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除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更加重要。唐洪军认为,应加强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产粮大县经济上不吃亏。“这种补偿制度,需要从国家层面予以统筹考虑和设计,不能让中央财政一家独担,粮食主销区也有义务和责任承担相应的一部分。”

    目前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高达52%,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所长汪惠芳建议,实施粮食生产重大技术推广补助,对重点地区、主要作物、关键农时的增产稳产、节本增效的重大技术实施补贴,这样有利于防灾减灾,保粮增粮。

    保“饭碗”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

    从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实践经验看,上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有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农业部门重农抓粮以及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下有亿万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辛勤努力,全国上下一盘棋重视粮食生产,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粮食稳定发展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立方米 农业生产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