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管好用好这笔最大财政支出


    □□  本报记者 何定明 刘艳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教育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到2012年,我国要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如此庞大的教育经费如何用好、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如何通过经费投入的增加,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国民关注的焦点。

    应更多投向农村

    “这么大一笔钱如何能够用好,我认为要找出重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农村教育就是重点。农村教育不发展,农村的孩子不接受比较好的教育,我国的现代化是实现不了的。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玉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立岩说,当前的教育投入多以重大工程项目的方式实施,虽然加大了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但其中很多项目都不是普及型的教育项目,而更多是“锦上添花”的内容,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用有限。同样,一些省的重大工程以及改革试点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么设计内容较少、要么强度较低。曾立岩建议:“保障经费投入过程中,国家应该出台一个具体操作方面的法规,保障农村教育的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高洪认为,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强化预算,要把预算做得足够细,以保障经费重点投向农村教育。

    民进中央提出,必须依托政策杠杆和分配调节,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要向西部倾斜、向农村倾斜。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各类专项经费要重点投入到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特别要增加远程教育设备的投入,支持这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师教育资源进行专业发展。

    要更加注重效益

    “教育经费如何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一定要加强教育经费的效益监督。有时候钱大量地投入进去,但出现重复建设、浪费等低效利用。我曾去农村调研,看到有的地方购置一些不必要的高端设备,很不配套。”曾立岩代表说,教育的不均衡不仅仅是硬件,教师素质、管理水平等软件也不均衡。教育的区域不平衡,同一个区域内也不均衡。所以在使用经费时一定要注重发挥其最大效益。

    尽快制定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方式,逐步减少各类教育审批和建设项目是很多代表委员的共识。九三学社中央建议,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投放在制度化的基本教育经费保证方面。应认真研究有关规划项目内容及实施方式,从改变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角度衡量有关项目的内容,严格限制和尽量减少各类教育审批项目,以此为关键突破口,切实改变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不到落实、教育的行政化严重、办学无特色和办学条件差距过大等问题。

    还要用得安全

    “现在都知道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合理,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立项的方式,只要跑经费,就增加一个腐败的窗口。管钱的口越多,腐败的可能性越大。”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左东岭认为,大量经费的审批、大量项目的审批,都为有关管理部门和人员提供了寻租空间,提供了滋生腐败的土壤。高洪代表认为,应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状况的监督功能。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建立完善的教育财政拨款监督体系,杜绝腐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教育拨款的听证制度,发挥人大的监督权。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利。

    此外,不少代表建议,尽快制定教育投资法,保障教育投资落实到位。通过法律来保障教育财政投入的来源、教育财政投入的分配和使用、教育财政投入的管理和审计、教育财政投入经费的改革以及执法监督机制和法律责任等主要内容,从而在法律上对教育投资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规范和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上一篇 : 图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