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统筹城乡农民乐


    □□本报记者王景山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积累而成的“三农”难题?本报记者不久前随国家发改委深入四川省成都市的郫县、都江堰、彭州3县(市)农村采访调研,所到12个乡(镇)、村基层点让记者欣喜地看到: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试验区,成都市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政策措施,即以“三个集中”为基本方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通过这些举措,取得了让农民、企业、社会、政府都总体满意的充满生机活力与繁荣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成果。

    “三个集中”,让农业现代化不再遥远

    2003年,成都明确提出了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方法。即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崛起于安德镇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展示了“三个集中”引领该县迈向农业现代化的巨大推力。

    副县长、安德镇党委书记高建伦告诉记者,2004年以前,郫县农民都是分散种地,现在依托规划建设的3.7平方公里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充分发挥“郫县豆瓣”传统特色品牌优势,集中发展调味品、川菜原辅料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出了全国唯一的以地方菜系为主导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目前核心区已全面形成2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引进聚集了包括丹丹豆瓣、京韩四季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75个,投资总额37亿元,已有51家企业建成投产,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100个。

    工业向园区集中后,带动周边4个乡镇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已形成7.9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专门为园区生产优质川菜原辅料,农户由此增收近亿元。

    “三个集中”,让安德镇的产业从无到有;并一改过去全镇2.2万农村劳力拥挤在分散农田、3700多人去省外打工谋生为现在1万多人在本镇从事二三产业、只有700多人去外省打工,城镇化率达6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513元。

    “六个一体化”,让农村“一步跨千年”

    继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后,成都市又于2004年2月提出全面推进“六个一体化”,即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城乡管理一体化。

    “六个一体化”,着力构建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农民最为企盼的国民待遇之一。

    正在安德镇公立卫生院住院输液的龙安秀接受记者采访说,她患有盆腔炎10年了,经常需要住院输液治疗。按过去新农合的标准她每次治疗报销比例是60%,自2010年成都实施城乡居民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后,报销比例提高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90%,并且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自主选择就近的医院。

    病有所医,还要老有所养。成都市委宣传部陈伟向记者介绍,2008年,成都在全国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补贴农民参保缴费,全域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城乡居民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按照最新计划,到2012年全市基本实现城乡人人享有社会保障,600万农民将全部参保。

    记者在郫县唐昌镇战旗村、都江堰市虹口乡高原村、天马镇金陵村二组金陵花园、柳街镇鹤鸣村和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村看到,一栋栋新颖又实用的二层别墅式楼房和公寓式楼房,错落有致地排列于统一规划的集中居住区,若不是周围的农田果园,你绝不敢相信这是“城在田中”的农村。自来水、天然气、电讯、光纤入户,全市农村标准统一的幼儿园、卫生站、便民超市、便民服务中心、图书室、健身娱乐广场……城市里有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让这里的农民尽情享受。一些年纪大的百姓说:“这真是一步跨千年。”

    “四大基础工程”,让农民真正成为主人

    自2008年始,成都在广大农村实施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四大基础工程”,该工程被视为全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土地 农业现代化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