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渔民民生得到各级政府的更多关注,在渔用柴油补贴、渔业保险保费补贴、困难渔民最低生活保障、“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等方面取得进展。“十一五”开始实施的柴油补贴政策,累计发放320亿元,缓解了因燃油价格大幅上涨给渔民造成的生产生活压力。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水产健康养殖深入推进,各地共改造老旧池塘1000多万亩,建设水产遗传育种中心17个、水产原良种场312个,创建1771个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集约化养殖方式迅速发展,养捕比例由66∶34发展到71∶29。国内捕捞业保持平稳有序,作业渔船结构有所改善。远洋渔业结构继续优化,大洋性公海渔业比重由46%升至58%。水产品加工能力提高了30%,加工质量与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休闲观赏渔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渔民增收和满足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新亮点。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全面推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大踏步前进,全国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20.97亿元,放流各类苗种1089.9亿尾,增殖放流活动由区域性、小规模发展到全国性、大规模的资源养护行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总数达到16个,启动并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20个。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发展迅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健全,渔业水域污染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涉渔工程建设项目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初步建立。

    渔业综合管理能力增强。2007年《物权法》明确了渔业养殖权和捕捞权的物权属性,农业部发布实施了《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组织开展渔业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发放工作,启动并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养殖执法工作。改革了渔业统计制度,建立了渔业基础信息采集网络,建成并广泛应用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和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新建造渔政执法船艇528艘,总数达到2287艘。积极推进“平安渔业”建设,进一步强化人员培训、安全生产制度、设施装备建设,事故防范和抢险救助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应对了台风、地震、冰冻、洪涝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洋 水产品 连续 社会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