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赫章县:
以百分之二百的付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刘久锋3月6日,来自贵州、云南等地的5位代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当地工作。
“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9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2.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7.19%下降到3.26%。”贵州省赫章县委书记刘建平的汇报,更多是用清晰的数据说话,“易地扶贫搬迁9747户51156人,兜底保障3663户8048人,改造农村危房7886户……”他用“抢回来”和“补回来”表达了一个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上的紧迫感。他说,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
20世纪80年代,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的赫章县,“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因农民断粮问题上了新华社内参,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为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贵州省委拿出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随后,赫章县所在的毕节市,被列入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嘱托毕节试验区要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
最典型的,莫过于远近闻名的海雀村的变化。“山上光秃秃,地里粮荒荒”,这个昔日“贫中之贫”的偏僻小村,而今到处林海松涛。34年前,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带着村民植树造林,走上了“植树-种草-养畜-种粮”的发展新路。34年滴水穿石,海雀村终于在2016年整体脱贫,告别了长久以来的绝对贫困。
赫章的变化来自于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赫章县全方位升级核桃、香葱、蛋鸡、可乐猪为代表的种植养殖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加快形成规模化山地特色农业。同时,大力发展周期短、群众参与度高、扶贫效果好的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直接带动贫困群众1.5万人脱贫,户均增收1.98万元,此外,还惠及群众14.9万人。
在赫章县松林坡,2016年,赫章县引进农业公司流转土地发展香葱产业。2019年,基地规模发展到5000多亩,销售香葱1.3万多吨,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208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正在基地务工的张正会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工作的时候人又多、又开心。”
赫章的变化还来自于易地移民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通过建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从大山农民变成了车间工人,通过“党建+积分”的管理服务机制,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目前,赫章县已完成9700多户5.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了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搬迁户李本情说,在这里一个月能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一年做下来能有几万块钱。
赫章的变化来自于用好了37.34万亩退耕还林地,创建了4194个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人均工资每年1万元;积极发展林草、林药、林豆、林禽等林下经济,年产值7.8亿元,惠及贫困群众1.85万户7.21万人。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赫章仍有2.5万人未脱贫。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刘建平说:“我们要从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解决农民就业、开展生态补偿、细化社会兜底等五个方面着手,确保按时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战疫不能停、战贫不能等。在疫情防控中,赫章县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举措,目前全县两例输入性病例已经治愈,无现存病例和疑似病例,为脱贫攻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场脱贫攻坚“大考”没有捷径可走。刘建平汇报时说,要以百分之二百的付出,确保百分之百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31/34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