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里的传承与梦想
随着基层文化事业的不断开展,民歌正在真正成为南冲的一张名片。
尝试把南冲民歌变成现实产业的,是返乡创业的村民李勇。紧随“民歌采风基地”的成立,他在南冲村投资建造了一座占地50余亩的“茶香歌甜赛歌园”。在赛歌园的推动下,注册成立了新县八里畈镇赛山樵唱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现有会员60余人,带动周边村1600多人发展民间文化产业。赛歌园还被新县文化局授予“民歌培训基地”牌匾。每年的“村晚”,便是在赛歌园的舞台上开演的。
不过,即使如此,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仍有隐忧。笔者在与民间歌手座谈时发现,能够完整地唱完每一首当地传统民歌的人并不多。脑子里装着80首或100多首原生态民歌的优秀歌手,大多年事渐高,忘记歌词或“跑调”的情况时有发生,嗓音也不如年轻时那么响亮动听。与此同时,年轻人当中,能够唱出全部原生态民歌的人却不多见。在大批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南冲民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正在面临挑战。
陈世松说,他还有几十首优秀的新县民歌,一直未敢放到网上供网民下载欣赏。倒不是担心版权,而是因为缺乏制作经费,生怕不能展现出本地民歌应有的模样。同感于此,民间歌手们纷纷建言,由基层政府和社会力量合力,对优秀歌手的演绎展开一次抢救性的记录:到专业录音棚里进行录音,由音乐专业人士把这些民歌的歌词和曲谱都完整地记录保存下来,既是为了原生态民歌继续传唱下去,也是为了供艺术家们学习借鉴。
“这是咱们南充的财富。”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鼓着劲儿,“民歌不能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18/34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