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红薯产业扶贫的战“疫”之道


红薯产业扶贫的战“疫”之道 本报记者 张振中

  

  

  

  

  图为刘星(右)帮助贫困户伍福贞在电商平台销卖产品。阳旺春 冯世民 摄

  编者按:若疫情持续一个月,一个贫困户将减少就业工资2000元,一个代理商减少销售收入2万元,一个小型农业企业销售产值将减少约20万元。疫情之下,请看湖南省城步县隘上村产业扶贫带头人“红薯妹”刘星怎么干——

  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湘桂边界,在湖南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隘上村,“红薯妹”刘星忙得不亦乐乎:一方面,作为村里的防控专干,她要劝导外面的人不要进村串门拜访;另一方面,她要劝说村民不要外出打工。

  截至2月20日,虽然城步尚没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但这波猝不及防的疫情还是震荡了这个小山村,特别是让刘星领办的红薯扶贫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刘星的红薯产业扶贫项目是汀坪乡的支柱农业产业,也是城步县特色的扶贫产业,2019年,带动了260多名贫困村民脱贫,产业扶贫形势向好向上,但疫情打乱了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以往春节前后一个月本是红薯制品年货畅销的时候,但今年春节期间经营惨淡。

  “如疫情持续一个月,一个贫困户将减少就业工资2000元,一个代理商减少销售收入2万元,一个小型农业企业减少销售产值20万元。”刘星感慨地说,在这条扶贫产业的链条上,生产方、加工方乃至消费者都受到影响。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起直追。在政府、企业、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刘星将原本想外出务工的工人留在村里,让生产有依;利用市民待在家里急需大量健康、方便产品的契机,和已经恢复运行的快递公司合作,让红薯面等快销产品销售有道……

  在一系列“组合拳”之下,虽然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但刘星从中看到了产业扶贫乃至“决胜脱贫”的希望。

  

  扶贫有方 小红薯成为扶贫好产业

  在湖南湘中、湘西、湘南山区,红薯种植是许多农民的传统农业项目,在隘上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红薯,当地红薯种植面积较大,产量很高。然而,红薯不耐储藏,农民以前通常将红薯放在简易的地窖里储藏,贫困农民手中积压了大量的红薯卖不出去。

  “不能让红薯烂在地窖里,而要让红薯端上餐桌。”2015年,27岁的刘星从广东务工回乡后“甩”出这样一句话。刘星出生于贫困家庭,中专毕业后到广州、深圳等地打拼,摆过地摊、做过工人、当过秘书,奋发有为。2015年,一次回家探亲遇上“借学费”之事让她刻骨铭心。贫困村民刘春华孩子的学费没有着落,无奈之下找到刘星借钱,说好收了红薯后挑几担到城里卖了还钱。

  但天不遂人意。红薯丰收后并没有给刘春华家带来喜悦:堆成小山的红薯以最便宜的价格也卖不出去。这让刘星心痛不已。

  能不能将红薯做成好产品?如何将产品卖出好价钱?2015年底,刘星在家乡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她仔细钻研红薯干等农产品的制作手艺,研制出多种薯类新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拓宽市场打下了基础。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刘星用一台智能手机成功将红薯干等农产品打入市场,城步红薯制品从苗乡小山窝飞向全国各地。2016年7月,刘星成立城步红薯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收购农户的红薯、香芋等农作物进行初加工,利用互联网打开销路,让农户们过去吃不完、卖不掉的农产品变成了“真金白银”。公司创办的第一年,实现收入20万元。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苗乡群众亲切称呼她为“红薯妹”。于是,她注册了“红薯妹”商标,成为城步红薯产品的代言人。

  富裕起来的刘星没有忘记贫困农民,她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她组织村民成立青青缘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42户村民(其中17户为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种植红薯80余亩,以保护价进行回收,发动村民种植红薯增加收入。2019年,合作社红薯种植规模由3个村扩大到两个乡镇,400多亩地,吸引了500多名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230多名、移民26名。贫困村民以土地、资金、务工等形式入股,年底可得到分红,增加了村民收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红薯 薯类 土地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