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河湟谷地有良田


河湟谷地有良田

——青海海东市乐都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段晓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河湟谷地有良田

  

  图为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资料图

  滔滔湟水,滚滚千年;河湟谷地,沃野良田。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地处东部农业区的河湟谷地,初冬时节,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在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的尕扎村、杨家山村、李家台村等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机械隆隆作响,开槽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在工地里来回穿梭、轮番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开工了,总任务是2160亩,涉及321户农户,目前已平整土地1680亩,赶12月底就能完工。”乐寿镇尕扎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合说,尕扎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经过统一规划、平整,高标准农田雏形已现。

  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小田”变“大田”,耕种更方便

  “我们村引进了养殖大户,我把30多亩土地流转了出去,还能在养殖大户这里务工,每年土地租金和工资加起来有2万多元的收入呢。”尕扎村村民祁永才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农户种植的田块大小不一且分散,机械作业难度大,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如今,土地流转整合,地平整了,路畅通了,种地就更省事了。

  随着土地流转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一块块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也从土地上看到了新的希望。2022年,寿乐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000亩,涉及8个村,总投资1565万元。截至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500亩,项目已完成70%。

  据寿乐镇副镇长林承寿介绍,寿乐镇尕扎村、杨家山村等村地处浅山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开展之前,这里的的很多山地因碎片化且又贫瘠,灌溉难度大,施肥比例不好把控等原因长期被撂荒,不仅难管理,还浪费了土地资源。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现“小田改大田”,将零散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恢复耕种,确保每亩田地都能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乐都区有何“妙招”?据乐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土壤改良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真正实现“粮田变良田,农民乐开颜”。

  自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乐都区将高标准农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开展耕地保护考核检查,转变粗放利用方式,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补平衡制度,从源头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数量。

  

  “旧田”换“新颜”,稳产又增收

  粮田对于粮农来说,就是命根子。乐都区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方向,项目区农用地耕种条件不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粮食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起来以后,不仅成了村上的一道风景线,而且真正实现了丰产增收。”尕扎村村民祁善存告诉记者,尕扎村发展畜牧业的人比较多,牧草需求量非常大,以前村里的土地分散,道路不通,很多土地被撂荒,冬季牧草需要从外地购买,成本很高。高标准农田建成不但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土地利用的问题,而且机械化作业更快,为大家今后增产增收带来有效的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养殖大户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