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河湟谷地有良田

零零社区网友  2022-12-03  互联网

河湟谷地有良田

——青海海东市乐都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段晓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河湟谷地有良田

  

  图为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资料图

  滔滔湟水,滚滚千年;河湟谷地,沃野良田。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地处东部农业区的河湟谷地,初冬时节,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在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的尕扎村、杨家山村、李家台村等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机械隆隆作响,开槽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在工地里来回穿梭、轮番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开工了,总任务是2160亩,涉及321户农户,目前已平整土地1680亩,赶12月底就能完工。”乐寿镇尕扎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合说,尕扎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经过统一规划、平整,高标准农田雏形已现。

  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小田”变“大田”,耕种更方便

  “我们村引进了养殖大户,我把30多亩土地流转了出去,还能在养殖大户这里务工,每年土地租金和工资加起来有2万多元的收入呢。”尕扎村村民祁永才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农户种植的田块大小不一且分散,机械作业难度大,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如今,土地流转整合,地平整了,路畅通了,种地就更省事了。

  随着土地流转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一块块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也从土地上看到了新的希望。2022年,寿乐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000亩,涉及8个村,总投资1565万元。截至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500亩,项目已完成70%。

  据寿乐镇副镇长林承寿介绍,寿乐镇尕扎村、杨家山村等村地处浅山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开展之前,这里的的很多山地因碎片化且又贫瘠,灌溉难度大,施肥比例不好把控等原因长期被撂荒,不仅难管理,还浪费了土地资源。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现“小田改大田”,将零散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恢复耕种,确保每亩田地都能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乐都区有何“妙招”?据乐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土壤改良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真正实现“粮田变良田,农民乐开颜”。

  自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乐都区将高标准农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开展耕地保护考核检查,转变粗放利用方式,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补平衡制度,从源头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数量。

  

  “旧田”换“新颜”,稳产又增收

  粮田对于粮农来说,就是命根子。乐都区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方向,项目区农用地耕种条件不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粮食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起来以后,不仅成了村上的一道风景线,而且真正实现了丰产增收。”尕扎村村民祁善存告诉记者,尕扎村发展畜牧业的人比较多,牧草需求量非常大,以前村里的土地分散,道路不通,很多土地被撂荒,冬季牧草需要从外地购买,成本很高。高标准农田建成不但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土地利用的问题,而且机械化作业更快,为大家今后增产增收带来有效的保障。

  围绕“怎么干、干什么、安全干”问题,乐都区严格按照基本农田建设程序要求,抓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规划以及审批、评审等全过程工作,确保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标,优先选择有资质的企业负责施工、有实力的监理企业担任项目监理,抓好项目招标工作,并要求中标企业积极聘用当地劳动力,为项目区脱贫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抓好地籍调查和权属管理工作,确保群众土地财产权利得到保障。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有保障。

  

  重“量”更重“质”,赋能乡村振兴

  “从路不通、渠不畅、地不平的‘望天田’,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感觉更加踏实、更有奔头。”望着正在施工的高标准农田,李春合充满期待,“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村环境的重要抓手。

  “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省里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部署,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和推进力度,强化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把高标准农田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推动乡村振兴。”乐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稳住粮食安全,既要确保耕地数量,还要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整个农田的综合产能。乐都区以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为目标,以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为主要内容,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压实各级政府责任、强化执法监察为手段,加快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

  拿出更多“真金白银”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乐都落细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实际行动。2011年至2022年,乐都区累计投入资金6.91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6.2万亩。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确保工程质量,乐都区落实主体责任,专人负责加强现场指导和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协调处理。落实专业公司管理、监理、业主单位监管、第三方检测验收的管理体系,有效保障工程建设质量。落实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区各类档案资料得到有效利用,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及时划界,设立标志,上图入库,实行永久保护。

  同时,结合撂荒地和盐碱地治理工作,对全区耕地撂荒情况进行逐户调查登记,实施湟水谷地土地整治项目,对项目区500亩盐碱化严重导致撂荒的土地进行整治,降低盐碱化程度,保护耕地肥力,提升耕地质量。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03/34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