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脱贫群众口袋越来越鼓


让脱贫群众口袋越来越鼓

——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乡村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缪翼

  

  

  让脱贫群众口袋越来越鼓

  

  阿者科村分红现场。 资料图

  “这次又领到2600元,加上之前的,一共有1.4万多元分红到账了。”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第六次旅游发展分红大会上,拿着到手的一沓现金,脱贫户高美华对记者说,“我上班的旅游公司就在村子里,有工资、有分红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

  近几年,村庄资源盘活了、民族文化复兴了、群众收入增加了……眼看着阿者科乡村旅游“热”起来了,成为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10个实践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云南,和阿者科村一样,通过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村子还有很多。他们是如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助农增收的?

  

  以内源开发为径

  推动古村落产业升级

  来到阿者科村,你会感慨:梯田和蘑菇房保护得真好!在这里,传统村落格局保留得十分完整,传统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开餐厅、旅社的,做工艺品小买卖的都是本地村民,且民居都是自家在使用,不租不售不破坏;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全部都保持着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一切得益于2016年红河州与中山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编制并实施的“阿者科计划”,以阿者科村集体旅游公司为载体,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旅游业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2018年,阿者科村实现脱贫摘帽。从此,这个地处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古村落,便走上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路子——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

  阿者科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扶贫款项投入村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房屋风貌改造、环境美化等建设,对村庄进行整体改造并统一收取门票,收入归全体村民所有。”

  近年来,为巩固好旅游产业脱贫成果,留住原生态的村庄风貌,“阿者科计划”创新构建了“保护者受益、受益者保护”的利益导向机制。旅游发展所得收入的30%归村集体旅游公司,用于日常运营和后续开发建设,70%归村民分配。在归属村民分配的利润中,传统民居保护分红40%,鼓励村民保护蘑菇房等传统民居;梯田保护分红30%,鼓励村民持续耕种、保护梯田景观;居住分红20%,鼓励村民继续居住在村内,保留原住民核心人文环境;户籍分红10%,鼓励村民保留村籍,共同参与村集体事务,让村民在坚持传统文化和自然保护中获得可持续的收益。

  据统计,“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3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0余万元,共举行6次旅游分红大会,户均分红达5440元。

  来阿者科的人,都很乐于参与纺织染布、捉鱼赶沟、哈尼家访等哈尼族传统生产生活活动。“城里人都是来寻乡愁的。”于是,高美华和众多村民一起为消费者提供着以体验农耕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乡村旅游服务——乡村大舞台、茶舍、鲜果采摘……游客们参与其中,感受农耕文化。“我们这里还盛产梯田红米、梯田鱼、梯田鸭等标准化生态农产品。”高美华对家乡的宣传总是不遗余力。

  

  以民族文化为魂

  提升乡村旅游价值

  还记得2022年央视春晚,拉祜族舞蹈节目《摆出一个春天》吗?普洱市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向全国人民“摆”出了这个直过民族“一步千年”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老达保村以“党建引领+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促进增收”的思路,将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转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引擎,大力开发民族歌舞表演等特色旅游资源,迎来了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春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玫瑰 梯田 土地 花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