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阳光洒满桑干河谷


  阳原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的负责人介绍,县里大力实施“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实现了教育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2016年在全省率先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累计为9150名大学生发放贷款6877.5万元。在硬件设施方面,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39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56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位居全市前列。

  阳原县的职业教育也同步推进。县里利用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70万元,对符合“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贴政策的1800名在校生发放补贴。投入资金近100万元,采取讲座、田间授课等多种形式,围绕种植、养殖技术技能,举办了12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类致富带头人879人。

  

  兴产业因地制宜,助增收多业并举

  阳原县有一张国家级名片“中国毛皮碎料加工基地”,“碎皮缝制”技艺在行业内独树一帜。集碎皮加工、成衣制作、产品销售、技术研发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带动起西城镇、东城镇、揣骨疃镇、浮图讲乡、东井集镇、化稍营镇等一批加工重点乡镇及特色专业村。

  在东城镇东城村的皮毛微工厂里,机器嗡嗡地响着,工人有条不紊地分拣、缝整皮毛碎料。该村有皮毛加工户1000多户,从业人员2500多人,年加工成品褥子70多万条,产品内销北上广等大城市,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8亿元。

  附近的卡窑村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村里的微工厂老板李永峰说,县里大力支持厂子的发展,用扶贫资金买了88台缝皮机,“微工厂深入到最基层,让村民家门口就业,稳定带动农户脱贫。”

  貂皮毛料加工的生意红红火火,养殖“带皮带毛动物”的畜牧养殖业同样风生水起。

  阳原县养驴的传统始于两汉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驴繁殖基地,优良品种“阳原驴”个高体重、产肉率高、驴皮厚实、出胶率高,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阳原县推出了肉驴养殖“三金”模式:集中代养分股金、分散领养赚酬金、企业租场领红金,形象一点说来,即“农民的驴由公司养”“公司的驴农民养”“公司租场农民领租金”,实现政府、业主、贫困户“三赢”。阳原的驴产业日趋壮大,建设了2个万头驴、5个千头驴、8个百头驴养殖基地,引进了宸鹏佳禾、张家口建投、天厦牧业等6家养殖企业。全县肉驴养殖覆盖70个村7986户贫困户13892名贫困人口。

  种植杂粮杂豆的传统优势,作为立地产业之本,自然不能丢掉。在精心谋划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原味桑干”“阳原扶贫”引领下,阳原县形成“原上皇”小米、“往柿”西红柿等系列扶贫品牌矩阵,供佛杏、鹦哥绿豆、阳原驴成功申请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阳原杂粮入选首批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一县一品”品牌农产品,泥河湾产业公司的“泥河湾及图形”杂粮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摘穷帽事在人为,民不脱贫耻为官

  孙海东到阳原县任职时,请人镌写了一张条幅“民不脱贫耻为官”,原本挂在他的办公室里,后来移到“县扶贫攻坚办”的会议室,“这样进进出出开会、办事的各级干部,都能看得见”。

  “干部沉下去,群众动起来”,拧成一股绳,汇聚成全县上下脱贫攻坚大合唱。阳原县34名县领导分组包扶14个乡镇,省市县驻村工作队669名干部全脱产、全天候、全身心入驻所有行政村开展帮扶,6990名“一帮五”责任人结对帮扶贫困户,2043名村级网格员轮番入户走访,真正把帮扶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记者采访中接触的阳原当地干部群众,常常建议“多写写”外来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他们离家别小,扎根阳原帮扶,更加不容易。不仅帮助引资引智、引进项目,还帮助我们开阔思路、谋划发展路径。”

  “乡亲们没把自己当外人,不好好干点事感觉对不住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帮扶干部、挂职阳原县委副书记的王羽霄快人快语。他在阳原挂职3年,遍访贫困村,学会了方言。因为经常早出晚归,不少县直单位与乡镇的保安门卫,都把他当成本地任职干部。他坚持“县里需要、政策允许、工委可为”的帮扶原则,为2500多个贫困户争取了护林员就业岗位,为7000余名贫困学子申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1.73亿元、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13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小米 核心 蔬菜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