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走出大凉山的孩子


走出大凉山的孩子 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个非常正统的改变命运的故事,可是当我真正坐下来听他们讲的时候,却发现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本报记者 李竟涵

  

  

  

  

  离开青岛前,张平宜(前排左三)和希望之翼成员合影留念。

  

  

  

  

  张平宜(左一)和希望之翼成员筹备温江新店开业。

  

  

  

  

  李一扬作为义工,回到大营盘村看望村里老人。

  

  

  

  

  2005年,大营盘小学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大营盘学校校门。

  终于,连睡觉的铁床也拆了。自2009年第一次从大凉山来到青岛,十年生活的点滴陆续整理打包,塞进了16米半长的货柜车里。看着车子点火、发动,驶向2000多公里外的峨眉,李一扬心里像被掏空了一块,同时又有那么一点期待——自主创业的烘焙店从青岛南迁峨眉,对他们的生活来说,是否是个新的转机呢?

  半个月后,“五一”当天,烘焙店在峨眉开张了。哪成想,第二天就与峨眉的合作方发生了争执。合作破裂,一车家当又被运回了青岛,李一扬他们则回到大凉山休整。有5个同伴说,他们不想再去青岛了,要留在凉山。

  李一扬还挺得住。在他27年的人生中打过很多仗,这不是最艰难的一次。17岁以前,他生活在海拔1600多米的大营盘村。这里曾是凉山麻风病人的集中居住区之一。村里的孩子虽然大多健康,却被打上“癞子娃”的烙印,没户口,没身份,只能跟着父母种地放羊,吃属于父母的那一点救助。

  直到2005年,大营盘行政村才正式建立。同年,村里有了第一届小学毕业生,外面的世界向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办了身份证,试着走出大山,去寻找心目中更好的生活。

  

  千里走单骑

  郭建波和李一扬一样,选择留下。这个个子不高、白白瘦瘦的男孩,今年25岁了。家里总共5个孩子,他排行老二。

  8岁时家里的变故,是他终生难忘的深刻记忆。有一天晚上,父亲不在家,家里着了火,睡着的郭建波被浓烟呛醒,连滚带爬跳下床,拼命地哭着喊睡在一起的哥哥和三弟,可是被烟熏昏的他们毫无反应。年幼的郭建波不敢去救人,也不敢离开,只能拼命叫人。

  好在,哥哥和三弟被救了回来。因为对家人的内疚,原本开朗的父亲从此变得沉默寡言。

  几岁开始上小学,郭建波已经记不清了。他清楚记得的是,2000年,一个叫张平宜的记者来到大营盘村采访,郭建波被老师选为代表,朗读课文。

  也正是这一次采访,开始了张平宜和郭建波,和一群大营盘孩子19年的命运纠葛。辞去工作,募捐筹款,张平宜协助当地政府重建了大营盘小学,又筹建了中学和幼儿园,并因此获选“2011感动中国人物”。2008年,张平宜又在青岛创立了希望之翼学苑,让走出凉山的大营盘孩子可以在此半工半读。

  单调的厂房中间,老远就能看到一栋紫色三层小楼,这就是希望之翼学苑的所在。长长的走廊里,挂着手绘的木制鸟屋,窗户护栏是孩子们用工厂下脚料做成,精巧的造型各不相同,阳光照射下,与玻璃上的彩色涂鸦交汇出美丽光影。郭建波正和几个孩子做搬家的收尾工作。

  初中毕业后,郭建波本来考上了高中,苦于没有文化的父母很想让他继续升学,“可是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很清楚,我一点也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而且“很多特别好的学长都过来了”,他也就“跟着来到了青岛”。

  刚到希望之翼,一切都很新鲜。课程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实用的计算机和英文、通识。同学们经历相似、年龄相仿,白天一起到工厂实习,晚上接着上课。郭建波第一次体会到了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感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凤梨 粮食 深耕 萌生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