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上自七十九,下至刚会走,跳唱表戏法,人人有两手”——


“上自七十九,下至刚会走,跳唱表戏法,人人有两手”—— 本报记者 周涵维 见习记者 陈欣瑶

  

  

  

  

  农民魔术师在赵庄镇周营村表演魔术。资料图

  进入农历腊月,也进入了民间剧团传统的演出旺季,日前,一场由宝丰农民演出的魔术情景剧《希望的田野》在河南省艺术中心成功上演,这是宝丰魔术第一次以专场的形式登上大舞台,也是宝丰魔术师丁德龙继推出糅合了魔术、杂技、舞蹈和曲艺等多种表演形式的大型综艺节目《魔之秀》之后的又一力作。2017年,功成名就的宝丰魔术师丁德龙抱着回乡振兴家乡魔术的初心,成立了平顶山德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让宝丰魔术走向世界。

  午后时分,阳光和煦,怀着对宝丰农民魔术的好奇,记者一行驱车抵达了魔术之乡——河南省宝丰县西北部的赵庄镇。穿过“中国魔术之乡”的红漆牌坊,只见两排鹅黄色的二层小楼沿街而立,写有“某某魔术坊”“某某小商品”字样的招牌看板鳞次栉比,正是一派缤纷热闹的活泼景象。

  赵庄镇伴汝河而建,古来便有“山清水秀,老幼竞艺”的传奇记载。依《赵庄魔术志》所考,赵庄魔术历史悠久,堪称“传于春秋,兴于唐宋,繁衍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手土生土长的“绝活儿”重新走向繁荣,更在改革开放的奔涌浪潮中孕育出了“农忙种庄稼,农闲演魔术”的“宝丰现象”。

  

  一个以魔术闻名的地方

  在窗明几净的镇政府办公室内,身着白色对襟短卦的赵庄镇文化站站长黄振华就地取材,即兴表演了两个器物小魔术——“空手来绳”与“瞬间穿绳”。在记者的赞叹声中,年近60的黄振华将赵庄魔术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印证了当地的一条名谚——“上自七十九,下至刚会走,跳唱表戏法,人人有两手”。

  从单人挑担、随走随演的“撂明地”到圈地围栏、售票表演的“扎圈子”,再到剧场演出与棚车巡演,赵庄魔术的演出方式随不同时代经济文化条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演出方式的变迁相伴随,节目内容也不断传承更新:历史悠久的手彩魔术“三仙归洞”、至今仍广受欢迎的近代大型多人戏法“大变活人”、集光影音效于一身的现代舞台“魔术秀”,赵庄魔术已经形成了滑稽幽默、古今融合、中外兼收的独特风格。

  2006年,赵庄被正式命名为“中国魔术之乡”,赵庄魔术也获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赵庄所在的宝丰县有民间魔术表演团体1400多个,从业人员5.5万余人,表演团体总数和从业人员数均占全国的一半,全县民间团体年创演出收入达到10.7亿元。与此同时,魔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事魔术道具、歌舞服装、音响、灯光、教育培训等产业的农户达100多家,年创收入4.22亿元。

  在与“魔术经济”的长久互动下,“中原魔术之乡”的社会文化氛围悄然出现了变化。一方面,魔术艺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包括婚姻嫁娶在内的等传统习俗纷纷更新了自身的标准与内涵——“魔术道具当彩礼,对象专挑江湖客。洞房花烛无粗俗,变出糖酒来招待”。

  

  魔术产业从“门票经济”到“以文促商”

  1963年出生的王献坡是赵庄魔术省级传承人,19岁高中毕业后,他就正式投入魔术行业。“魔术一直以来就是本地的特产,”王献坡谈起自己成为“魔术师”的契机:“平日里长辈们总是在鼓捣新节目、新手法,我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入了行。”

  为了展示出“门票经济”的飞跃幅度,王献坡特意对照了两次在南方地区的演出经历:“1984年春节,我们在福建漳州表演。当时两毛钱一张票,一天卖到一千多块钱。到了90年代初在广东、浙江两省演出,已经变成了五块钱一张票,一天怎么也能到五千块。”“当时的魔术已经是综合性表演了”,王献坡敏锐地感觉到了市场与观众需求的变动,“演出团队大概20多个人,以宝丰本地人为主,兼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在魔术之中穿插搭配武术、杂技以及歌舞等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农历 相结合 积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